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时间:2015-06-06 14:03:5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鄂温克族的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鄂温克”一次是该民族的自称,直译为“下来着”,那么鄂温克族和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风俗习俗方面又有什么不同?下面小编在手上收集了一些关于鄂温克族的有关资料给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贞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

  自古以来,祭敖包的礼仪,大致为四种:

  ※血祭,据传蒙古族在游牧时代,各家所有的牲畜系天地所赐,因此,为了报答诸神的恩赐宰杀牲畜,在敖包前供奉。

  ※酒祭,据传天地诸神不仅喜欢食肉,也喜欢饮酒喝奶子。故在祭祀时把酒或奶子洒在敖包供台前。

  ※火祭,据传蒙古族认为火可驱逐一切烦恼于邪恶。祭时牧民走近火堆(燃烧牛羊粪)边念着自家的姓氏,投祭品于火中。

  ※玉祭,古代蒙古族有用玉做为供品的礼仪,因玉价值昂贵,现用宝珠或硬币炒米代替。蒙古族祭祀敖包,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召开。届时敖包密插树枝,并四周悬挂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旗上写着经文。焚香点火、喇嘛诵经念咒,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宗教色彩。礼仪毕,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众歌群舞。

  ※※米阔勒节

  每年5月下旬,牧区的鄂温克族要欢度“”,这是牧民统计当年增加了多少牲畜的日子。节日这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襟边镶有色带的开衩长袍和长裤,骑着马,赶着车,聚集到一块给马剪鬃尾、烙印,给羊剪耳作记等。欢歌狂舞,庆贺佳节。 米阔勒节。每年五月下旬,牧区的鄂温克人欢度米阔勒节。人们穿上襟边镶有彩色布色的漂亮的分岔长袍和长裤,聚集到一块,除烧香拜佛、掌灯诵经外,来自四方的广大牧民还要利用节日的聚会,相互协作,给马烙印、剪鬃、剪耳记号和拔除大牲畜的坏牙。它充分体现了鄂温克族广大牧民之间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合作精神。晚间,牧民们还就地举行盛大野餐宴会,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饮料,相互宴请。宴后,跳舞,燃起篝火,围成圆圈,对歌的对歌,起舞的起舞,尽情欢乐,直至深夜。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一、饮食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奶茶,不仅以奶茶为饮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鄂温克族吃饭时,全家人围绕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着铁锅,将捕获的驼鹿或其它猎物切成肉块,放入沸滚的锅里涮着吃。涮出的兽肉多挂着缕缕血丝,半生半熟。人们认为这样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容易吸收。剩余的大量兽肉,鄂温克人晾晒成肉干和肉条,贮存起来慢慢吃,外出狩猎时,把它装在鹿包兜里当干粮。饮料以奶茶为主,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制作的方法是在烧开茶水后,先滤去茶叶(一般都用砖茶)然后放入少量的炒稷子米和盐,适量地对入鲜奶,烧开后即成奶茶。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面茶即将炒稷子米捣成面经油锅炒后加入奶茶;肉茶即把熟肉切成碎块加入奶茶。

  二、服饰

  民族服装

  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妇女的衣袍以布制的为主,在农区衣袍要镶边衬里,穿长袍时外面罩长、短坎肩。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妇女穿连衣裙,衣领较大,加白、黑、红色领边。前面对襟。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妇女冬夏都穿连衣裙、上身较窄,下身裙部多褶宽大.已婚妇女的衣袖上缝有一寸来宽的彩布绕袖、穿有彩色布镶边的坎肩。男子的帽子呈圆锥形。顶部有红缨穗,多以蓝布为面,夏季为单布帽,冬帽用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制作。鄂温克人的皮手套多种多样,其中5指手套缝有美丽图案,很是精制。推荐阅读:怒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宗教习俗

  ※※宗教信仰

  过去,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的居民同时信喇嘛教。1945年前还保留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残余,部分氏族以鸟类和熊等为图腾崇拜对象。各氏族或大家族有巫师“萨满”,多由头人(酋长)担任。

  ※※嘎勒布勒崇拜

  莫尔格勒河流域的鄂温克族每个氏族都有各自的“嘎勒布勒”(即图腾标志)。很多氏族以鸟为“嘎勒布勒”,如那乌那基尔氏族的“嘎勒布勒”是一种脖子长、身子细、灰色的“奥腾鸟”,靠闹克特氏族的“嘎勒布勒”是名叫“韩卡流特”的鸟,那妹他氏族的是“乌鲁嘎斯”鸟,西拉那妹他氏族的是一种身子黑、头顶白的鸟,造鲁套特氏族的是鹰,我乌特巴亚基尔氏族的是天鹅。每个氏族的人对自己的“嘎勒布勒”都非常崇敬,绝不杀害。

  萨满在给别人跳神时,要问是哪个氏族,什么“嘎勒布勒”,当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女方也要问男方氏族的“嘎勒布勒”。

  ※※蛇图腾

  在鄂温克族的索伦、通古斯、使鹿三大部落崇拜的萨满神衣装饰造型中,蛇图腾文化明显存在着,是萨满的主神“舍卧克”。

  ※※乌日切(天鹅)

  鄂温克人视天鹅为吉祥之物。天鹅作为候鸟之一种,对古代鄂温克人认识和掌握季节的变化起到过重要作用,成为他们的原始“物侯历法”中的主要图腾鸟。所以,对天鹅是非常敬重的,每逢春秋两季天鹅从头顶上飞过时,他们把鲜奶洒向空中,表示对天鹅的崇敬之意。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辉河一带,至今流传着一种民间舞蹈,叫“斡日切”(天鹅舞),这个舞蹈,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天鹅图腾舞。鄂温克族中有一个神话说:有一次,一支鄂温克士兵队伍迷失了方向,正在为难之际,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群天鹅,为这些士兵引路,使他们安全地回到了兵营。推荐阅读:阿昌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鄂温克族民居特点
  ☑ 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
  ☑ 鄂温克族的民族风俗
  ☑ 鄂温克族服饰特点介绍
  ☑ 鄂温克族的节日有哪些
  ☑ 鄂温克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