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婚嫁习俗

时间:2015-10-24 17:31:2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不同地方的结婚习俗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哈尼族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吧!

 哈尼族的婚嫁习俗
 哈尼族的婚嫁习俗

  哈尼族的婚嫁习俗:

  镇沅哈尼族主要分布在古城、恩乐、按板镇、九甲、者东等乡镇,有人口2万余人,多居住在河谷及半山区。哈尼族的婚姻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也有少数一夫多妻的现象,婚前男女交往比较自由。他们多在跳歌场上利用对歌的机会谈情说爱,选择自己的配偶。镇沅的哈尼族有姑舅表以及姨表兄妹间相互通婚的现象。男女青年一旦互相爱上,就互相送情物私下定立婚事,然后再告诉自己的父母,如父母亲表示同意,就正式带上定婚礼物到女方家吃火笼酒,与姑娘的父母商定婚姻之事。只要姑娘的父母及姑娘本人参与吃了火笼酒,婚事就正式认可。

  哈尼族的婚事,多在冬末初春这一段农闲时间里进行。姑娘出嫁,要披红挂绿,由自己的哥哥或舅舅背出,出嫁时还要用动听的歌声哭唱《哭嫁歌》。男方娶讨,要送粑粑、酒、肉之类的礼物,请唢呐队伴随。新郎到姑娘家时,新娘要约女伴用橄榄果及芋头追打新郎。

  ——卡多人的婚礼。哈尼族支系卡多人的婚礼热烈隆重引人入胜。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三天前就杀猪宰羊,备好所需礼物。第一天,新郎新娘两家都要在正房前的家庭院里搭起青棚,青棚搭成长方形,一般用松树做杈,用竹子做架,顶上铺上竹篾笆,留有四个门,周围挂满松枝,门上挂有彩灯和对联,搭青棚象征吉祥如意。跳三弦舞是婚礼中比较隆重的贺喜活动,第一天晚上在新娘家的青棚跳,第二天晚上在新郎家跳,唢呐声、三弦声、芦笙声连成一片,优美动听,亲朋好友、四邻八社的人都会来参加,人们一则庆贺新娘新郎喜结良缘,二则歌颂新生活。跳三弦还要边跳边唱,有齐唱有对唱,对唱难分胜负时,会一直跳到五更甚至天亮。 新娘哭爹娘,是新娘哭颂爹娘的养育之恩,新娘在哭声中回忆起爹娘的辛勤养育会越哭越难忘怀,这时带哭的人就用喜哭调把新娘带入如花如蜜的未来,使新娘转忧为喜,沉浸在未来的幸福之中。新娘哭爹娘一般在第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新郎来到之前。

  逗郎的场面别有风趣。第二天新郎来接亲,新娘家的逗客会用南腔北调的话语挑逗新郎。按哈尼族的习惯,新郎一般在拜堂前不能失笑,如果失笑,就表示新郎想见新娘沉不住气,但一般情况下,新郎都会忍俊不禁最终失笑。在新娘家拜堂以后,新娘还要回到自己的住房,然后由自家的哥弟把她背出庭院,路上说“你该自己跟他走了”,新娘及陪亲的就急急忙忙出发追赶新郎和接亲队。新娘出家后,家人就开始拆青棚,吃倒棚酒。 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跟迎亲队后面再次回到娘家,称回门。和外家吃过团圆饭后,新娘新郎再次拜别父母回家,娘家和亲叔伯们又要派人带上一些米、酒、糖,煮三个鸡蛋随亲戚去串亲。三个鸡蛋表示新娘出嫁后夫妻双双必须回娘家连续过三个春节,三年后串亲可单可双。回门以后,整个婚礼宣告结束。

  ——新娘的见面礼,橄榄芋头迎亲人的卡多婚礼。婚礼的第一天,搭好青棚,新娘要邀约五、六个同伴去采橄榄果,挖两箩芋头,作为献给新郎的见面礼。

  当迎亲的唢呐声飞到新娘家时,新娘及同伴会将橄榄和芋头的一部份倒在家门口的路上,另一部份各自兜在一起准备打橄榄仗,以这种方式作见面礼,迎接新郎和迎亲队伍的到来。当新郎出现时,新娘第一个把橄榄、芋头劈头盖脸撒向新郎,新娘同伴手中的橄榄、芋头也雨点般地落在迎亲队的身上,这种情况新郎和接亲人都不能还手,只能挡开或躲闪,踏着满地的橄榄和芋头跑进新娘家。新郎不被橄榄芋头滑倒,说明很有本事,会获得众人的夸奖。卡多人认为,橄榄是回味的,爱情也应该像橄榄越嚼越甜,因此,身上被橄榄芋头砸得越多越幸福,砸的越痛越甜蜜。

  

  哈尼族结婚习俗有哪些

   "踩路"定姻缘

  哈尼族少年一般到了十五、六岁,便开始改变衣饰表示已经由少年变成青年,可以寻偶结婚,且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个家庭造房盖屋时多在"大房"门外建一两间小"土房",或低矮的茅屋,称为"公房",儿女一般长到十五、六岁搬出"大房",到公房过夜,寻求伴侣,谈情说爱,但很少有与同村寨的异性求爱的。每到吉日佳节,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身着节日盛装参加聚会,吹笛弹弦对唱,寻求恋人,一旦情投意合,便通过互赠鲜花及各种衣饰、信物吐露爱慕之情,订下百年之好。

  一朵鲜花说成草

  哈尼族的支系---爱尼人定婚时,男方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就可以准备求婚的用品前去提亲,说媒的人要提一壶酒,想方设法劝说女方父母喝下两杯求婚酒,答应这桩婚事。然后,再择一个日子背上礼物到女方家商定婚期,女方父母如果收下礼物,往往要杀一只鸡招待媒人,并且十分谦逊地叙述一通女儿的毛病,那怕姑娘是一朵鲜花,也要把她说成是一棵草。这样,出嫁之后,婆家就不好再挑剔她的毛病了。

  "公房"里谈情说爱

  云南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有"踩路"定婚的习俗。即相爱的男女青年要求缔结婚约,双方家长也都同意了,在此情况下,还必须通过最后一关,这就是"踩路"。所谓"踩路"即约定某日某时双方家里的老人共同走过一段路,在同走的这段路上,如果没有遇见鳏夫、寡妇,也没有碰到兔子、鸟、狼等飞禽走兽,就预示着婚事吉祥如意,算是顺利通过了。否则就会被认为小伙子和姑娘婚后不能白头偕老,或将遇到灾难,因此不能结婚。于是这桩婚事就算没有指望了。

  偷婚

  如果男方几次求婚,女方始终不肯答应,热恋中的男女双方就会采取偷婚措施。在夜深人静时,男方约几个朋友、亲戚把姑娘偷偷地从家里接出来,藏在亲戚家里,不让她与父母见面,一种二天后,男方父母带上一壶米酒,一对腊条在亲戚陪同下到女方家里认亲。这时女方父母,只好装出一副笑脸,讲上一些客气话把这门亲事答应下来,准备结婚用的酒肉,择日举办婚礼。

  公公领着媳妇回门

  在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结婚形式多数是领婚。由男方找的媒人、弟弟或堂弟去领新娘。吉日虽然都已经双方商定,但新娘的友伴有权将新娘藏起。接亲队伍常常要一边与女方亲友周旋,一边设法找到新娘将其接回村寨,进入村寨前须由新郎的母亲为媳妇换上白色裙子,才能正式进村。入房后,男方家长要杀一只公鸡、一头公猪,并先煮熟一只猪前脚让新婚夫妻吃。此后,酒宴才正式开始,由新娘向宾客逐个敬酒。婚后三个月内,新娘在丈夫的父亲或叔伯陪同下,举行回门礼。去时带鸡一只、酒一筒,糯米饭一包和熟鸡蛋。新娘在娘家仅住一夜。回来时,娘家要送给一把锄头,一把砍刀 一把镰刀 一顶雨帽和一个背篮。从此,女婿才能去岳父家。

  一人出嫁百人送

  哈尼的另一个支系---碧约,新娘从出嫁前三天就开始哭婚,表示与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惜别之情。哭婚者按传统的《哭婚歌》,边哭边唱,其中有相当长的章节是母亲与女儿的对哭,母亲教诲女儿怎样做媳妇、孝敬公婆。姑娘出嫁时,父母必须陪送一个猪头,作为姑娘与新郎拜堂时的供品。临走时,少则八人,多则数十人甚至全村妇女和新娘的女友近百人都来送亲,每个送亲人还要带上糯米饭,酒 肉和两包酸菜,作为路上的饭食。

  跨火断线入夫门

  红河 元江一带的哈尼族在迎亲时,男方家要请一对合适的中年男女前去迎娶新娘。女方家设宴款待。待新娘梳妆完毕,太阳下山后,新娘才肩着盛有自己衣物的花篾萝或茼帕,哭着离开娘家。 这时,新郎领着一群伙伴,早已在半路上等待,见新娘到来,便立即点燃三把松明火把,分别置于山路的上 中下各方。同时,路两旁插两根带叶的竹竿,中间横拉一根白线。新娘须跨过火把,扯断白线,才能被迎娶入门,正式成为夫家人。

  哈尼族婚姻习俗

  一夫一妻制是哈尼族的基本婚姻制度。西双版纳一带较为严格,弃妻再娶,或弃夫再嫁,一般认为是不合哈尼族礼俗的,要受到舆论谴责。

  哈尼族青年男女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红河一带“杂勒特”和“苦扎扎”等欢乐的节日是当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选择对象的好时机,村村寨寨男女青年身穿节日盛装,向一个约定胡地点会聚,对歌欢乐,用“阿茨古”或“哈巴卡”(注)调子吟唱本民族古老年代的生活和天地万物的演化,赞颂对方的聪明美丽,倾诉彼此间的爱情。对歌是哈尼族青年相互认识、试探对方诚意和加深感情的桥梁,也是撮合爱情的媒介。假如彼此都情投意合,就在一旁将手镯、阳伞、毛巾等信物互相交换,订下夜晚约会的地点。每当夜幕降临,或在山林中皎洁的明月下,吹笛弹琴,或在田房里、寡妇家围火对唱幽怨的情歌。未婚青年谈情说爱期间不受父母和他人的干涉。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媾合形式和婚姻过程。哈尼族支系繁多,婚姻仪式各地略异。澜沧一带,秋收后小伙子们就到其它村寨寻欢求爱,到选中的姑娘家去求亲,女方父母若同意,便用好酒款待,否则态度冷谈。得到同意的小伙子与姑娘,私下商量好,待家人不注意时双双逃走,只要逃出“寨门”,他们的婚姻便被认可。红河一带,男方请媒人说合,下聘迎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当天下午,男方遗差一双干净的中年男女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女方父母兄弟便以酒肉设宴,款待迎亲的客人和本村老人;迎亲客人当桌交出三枚叫“厚思阿玛”的一种小贝壳作为完婚的礼节。席间,歌手唱起幽怨的《送嫁歌》:

  天上的月亮圆圆的国,

  山里的花朵红红的了。

  长翅的鸽子要远飞了,

  养大的女儿要出嫁了。

  出嫁的姑娘呵,

  告别了生养的父母亲;

  象山坡坡的麻栗树叶,

  飘在哪里就在哪里落脚。

  ……

  在“大房”门外公房里,村里慈爱的婶婶和好心肠的姐妹们,正给出嫁的姑娘精心打扮。平日像小鸟一样欢跃的姑娘却一时变得腼腆羞涩、不听话起来了。帮她穿衣她不伸手,为她梳头她不解辫。原来姑娘听到了酒席上老人牵肠挂肚的惜别送嫁歌,对乡亲对父母兄弟和儿时伙伴的眷恋的忧伤一时涌上心头,止不住泪珠儿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婶婶和伙伴们甜蜜蜜的抚爱与安慰,倒使姑娘愈发留恋忧伤,放声哭泣起来。这种复杂的心情只有做过新娘的女子才能体味得出来。随后,亲娘把一个盛满新衣的花笆箩挎在姑娘肩头上。这时,姑娘哭声大作。眼看依依难舍的女儿,做娘的也免不了眼圈儿发红,鼻梁骨发酸。众女子簇拥着出嫁的姑娘,男方迎亲人引前,新娘在村里一位同辈的女郎陪同下,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门,直哭到走出“寨门”为止。哈尼姑娘的哭婚,一半是由于眷恋、惜别的忧伤,一半却是必须履行的一种古规。据说:姑娘出嫁时不哭,今后的日子会不幸福。因此认为哭得俞伤心愈好。

  这时,新郎领着一群伙伴,早已在半路等待。一见新娘到来,便立即点燃三把松明火把,分别并排放在路的上、中、下各方,路的上下边还分别插上两股带叶的金竹竿,竹竿之间横拉一股白线,新娘过来,跨越火把,扯断白线,始为男方人。新娘进入夫家“大房”,向酒席上吟唱祝福酒歌的长者们行埋头礼,然后要吃下新郎亲手递送的一碗半生饭,表示心甘情愿,海枯石烂心不变。

  第二天鸡叫头遍,新娘手抓一把米,在丈夫姐妹带领下,要到村外井里背一背泉水。到了井边,将米撒进井水中,表示我已成了喝这眼井水的人,然后,将水背回,全家老少喝上了新娘背回的泉水,感到无比清甜,甘美。等到日头高升,随同陪婚女郎一道,新娘背着与女方村里户数同样多的用芭蕉叶包着的糯米饭回娘家去,分送给各户,表示对血缘祖根的孝敬与纪念。

  注:阿茨古,哈尼语,即唱山歌;哈巴卡,哈尼语,即吟唱酒歌。推荐阅读:三朝回门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简析本命年习俗
  ☑ 属鼠的人2020年农历二月运势 属鼠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 对繁琐习俗非常反感的生肖女
  ☑ 正月十五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大家都会做哪些事情
  ☑ 2019年春分这天可以登记结婚证吗?春分有何习俗?
  ☑ 2019年农历二月十五春分适合修坟吗?春分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