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傈僳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时间:2015-07-29 15:48:46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大家对于傈僳族的结婚习俗知道多少?傈僳族的摇篮婚配和抢婚习俗又是怎么回事?傈僳族的结婚习俗又有哪些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关傈僳族的结婚习俗到底有哪些吧。

 关于傈僳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关于傈僳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傈僳族古老的求爱方式

  傈僳族的求爱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江沙埋情人”就是傈僳族男女求爱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盍什”节来临,福贡一带的傈僳族青年纷纷来到宽阔的怒江沙滩上,用口弦、琵琶、“地里突”(竹笛子)等乐器伴奏起舞,交流 感情。三五成群,无拘无束,寻求配偶。

  一旦心灵相通或者平时就已相识,愿结为伴侣,男青年便在沙滩上挖一坑,约上要好的几个同性伙伴,将意中人抬到沙坑里,用细沙埋在身上。之后,伙伴们迅速离去,男青年马上将沙土刨开,也就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别看姑娘们平时温柔娴静,而这时却泼辣大方,往往七八个人统一行动,用偷袭的办法又将男青年连拉带推地埋入沙坑,任凭男青年体魄强壮,也难逃这一情场闹剧。

  “江沙埋情人”还包括射弩,男青年常以高超的射弩技术赢得姑娘的爱情。射弩场上,人们围成了半圆,争相观看爱情之箭的精彩表演。只见姑娘头顶一个盛满大米的木碗,米上放一只鸡蛋作靶子。男青年站在四五米外,不慌不忙,弩箭搭弦,瞄准发射。“嗖”的一声,顷刻,鸡蛋破裂,蛋汁飞溅。顿时,场上爆发出一片掌声。在这惊险的动作之中,一是显示男青年的射弩功夫,二是考验姑娘对男青年的诚意。

  当然,有的男青年射弩没有把握,宁愿射不中鸡蛋,也不愿伤了心爱的人,只不过让人说不够勇敢强悍罢了,这并不影响他们结为伴侣。射弩完毕,取闹的青年人便捧来竹筒酒(也称同心酒)让对对情人喝干,以定终身。人们边喝、边唱、边舞,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吹树叶是呼唤情侣或通知对方自己有事不能前往,傈僳语叫“师前木”。在参加婚礼的宴席上把双筷子交叉起来或倒置搁在碗上,筷子头表示幽会的方向。在公众场合则打暗号说今晚要到某村某寨赴约,其实就是通知情侣到哪里去幽会。

  这些暗号都是以前的一些传统做法,现在随着男女交往的开放,已经不多了,但偶尔也有这样古老的暗号出现。

  浅析傈僳族求爱风俗

  傈僳族新娘独具特色的盖头极引人注目。盖头是黑色土布,盖头大,有的硕大无比,盖头使傈僳族婚礼充满神秘气氛。

  结婚这一天,新娘在娘家打扮妥当,由伴娘给她裹上头帕,裹法和平时包头帕不一样,新娘的头帕很大,包得如车轮一般。傈僳族的陪嫁物极简单,数件头帕、一件衣物和一床被盖而已。头帕是娘家亲戚送的,娘家的兄、舅送的头帕新娘就必须包起,于是新娘头上的头帕一般都是四五件土布,每件一丈二或一丈五,包时在最外层将布垂下,构成严严实实的盖头。现在的新娘好多了,包得并不是很多;而以前,有的新娘要裹上十件布的头帕,致使盖头硕大无比。新娘虽被箍得头痛欲裂,也只好默默忍受。

  送亲开始了,屋内领亲舞跳过之后,新娘就遮着盖头由伴娘陪着出了家门,离家门约几十数停顿一下,伴娘为新娘取下遮着面的盖头,仅留扎得紧紧的车轮似的头帕,如头帕实在太大太沉,可适当取下一两件布下来,减轻新娘的负担,揭去盖头的新娘被众女簇拥上路。

  进男方家门前稍息,这时又要给新娘盖上盖头,恢复原状,欲进家门前众女在新娘头上撑开被盖,遮住新娘,被男方家抢去被盖后才进屋。

  进屋后盖着盖头的新娘与新郎并排而坐,还要经过复杂的请拜、取名等仪式后,由伴娘揭去新娘的盖头,新娘的面目这才露出。

  旧时,因是包办婚姻,不少新郎不知盖头遮住的新娘是啥模样,对揭盖头忐忑不安。现在则不同了,多是自由恋爱,新娘是美是丑他自然知道,但盖头这一古老习俗在德昌傈僳族中沿袭至今,傈家婚礼隆重热烈,这新娘盖头又平添神秘气氛。 推荐阅读:关于东乡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傈僳族的特色婚俗

  简朴诚信好说亲

  说亲即订亲,一般都选在农历“七月半”以后进行。忌讳九月和冬月两个单月。据说冬月是“出灵月”,不能提亲。说亲不需媒人,也不讲究彩礼。多数是由男方父母或哥姐出面,带点微薄礼品(诸如糕点、挂面等一些食品)到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同意联姻就会收下礼品,并把女儿的属相出生年月告诉男方家,也好让男女双方借“刮且”(僳僳族蹢脚舞)和其它集体活动时见面结识,增加感情。一旦订婚,女方家就开始忙着准务嫁妆了。

  德昌僳僳族婚礼,历来推崇简朴为荣,男方不送聘礼,女方娘家不送陪奁。

  热热闹闹乐送亲

  德昌僳僳族举办婚礼,大多数在农历腊月至次年二月间,最迟不超过三月。接亲时,新郎家请两位懂礼仪、会唱山歌的男子(僳僳族尊称“娃拿扒”即证婚人),他们各自带上一名助手也叫“伴郎”,带上接亲礼品如白酒、糕点、挂面、草烟(也叫叶子烟)等去女方家接亲。伴郎先用一支羊腿与新娘子家换回另一支羊腿,其意是姑娘只嫁给一家,婚事成终无悔改。

  接亲队伍起程前,男方家要请一位辈分高、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爷)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同时给“娃拿扒”身上挂一条白麻布作为领亲标记(现在大多已改为红布),之后接亲队伍便可起程了。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的女人们站在路旁阻挡“娃拿扒”进屋,表达对新娘出嫁的挽留,经过唇枪舌剑之后才让男方家的人进屋。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娃拿扒”再挂一条领亲麻布,男女方送的两条麻布交叉打结,意为承诺接亲。

  招待接亲客人后,新娘的伴娘和嘎玛(女山歌手)坐一方,“娃拿扒”及助手和男方请来的阿巴莫坐一方,边喝酒边对歌。对歌完毕,新娘叩拜父母随“娃拿扒”及送亲、接亲客人一道起程。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意思的是新娘子的父亲或母亲,必须一人要当送亲客。大家跟在新娘子后面,一路走来一路说笑,还边唱僳僳山歌边跳“送亲调”。

  “娃拿扒”和“嘎玛”也即兴对歌,唱婚程的艰辛、唱新人的能干、唱僳僳族人的美好生活。

  接亲无论路途远近,途中都要休息三次以上的单数。一般第一次休息是新娘出门后在屋外不远处小憩,第二次由“娃拿扒”根据路途长短决定在中途休息,第三次在距新郎家不远处休息,并在此等候新郎家人来“迎亲”。 推荐阅读:关于仡佬族的结婚习俗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海南结婚习俗有哪些
  ☑ 傈僳族民居特点
  ☑ 傈僳族的风景特色
  ☑ 傈僳族的民族风俗
  ☑ 傈僳族服饰特点介绍
  ☑ 傈僳族的节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