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海底生物

时间:2016-08-19 17:39:0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现代社会中,我们所了解的海底生物也是有不少种类的。你知道远古海底生物都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

 远古海底生物

 远古海底生物

  七大最危险的远古海洋生物

  第一名:沧龙

  沧龙生活在白垩纪末期,与著名的霸王龙同属一个时代,当霸王龙称霸陆地的时候,沧龙也正在海洋中称霸。

  沧龙有很多种类,其中最大的长达18米,生性凶猛,群居。以鲨鱼,剑射鱼,古海龟,甚至是其他的沧龙为食。

  如果在白垩纪末期的海洋里,还有比遇到一只沧龙更危险的事,那就是遇到他们一家子。

  第二名:平滑侧齿龙

  平滑侧齿龙生活在侏罗纪(1.55亿年前——1.45亿年前)的海洋里,这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最危险的猛兽。最大可长到25米,海洋中任何其他种类的生物都可能成为它的食物。由于平滑侧齿龙游泳速度比不上沧龙,相对危险性降低。

  第三名:巨齿鲨

  从名字上就知道这种生物拥有巨大的牙齿。巨齿鲨生活在距今400万年前温暖的海洋里,那时的人类祖先刚学会直立行走。巨齿鲨长达15米,以大型鲸类为食。在冰河世纪到来时,由于鲸类转移到两极水域。失去食物的巨齿鲨灭绝了。

  第四名:械齿鲸(龙王鲸)

  械齿鲸生活在距今3千6百万年前的撒哈拉沙漠,不过那时还是温暖的海洋。械齿鲸长达18米,以其他鲸类和大型鲨鱼为食,甚至虽涨潮潜入沼泽以始祖象为食。在圣婴现象加剧,南极大陆出现冰川后,失去食物的械齿鲸慢慢灭绝。

  第五名:邓氏鱼

  生活于4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邓氏鱼,是人类已知盾皮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它的存在比陆上第一只恐龙的诞生还要早1.75亿年。 

  如果得知咬合力不足1吨的鲨鱼如今横行海世界,邓氏鱼恐怕要感慨自己英年早逝———科学家发现,邓氏鱼啃噬猎物的咬合力高达5吨,为世界已知生物之最。

  邓氏鱼长约10米,重达4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代之以两长条嶙峋的刃片。刃片尖部极细,咬合压强达每平方厘米5.6吨。而一个重约65公斤的女性,脚穿鞋跟面积0.5平方厘米的高根鞋,对地面施加的压强也不过每平方厘米127公斤。 

  第六名:杯椎鱼龙

  杯椎鱼龙生活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那时刚刚出现第一只恐龙——腔骨龙。长达8米。

  第七名:鹦鹉螺

  鹦鹉螺生活在4亿五千万年前的奥陶纪,长达十米。

  远古海洋的霸王生物

  代表:加拿大奇虾

  寒武纪(Cambrian 距今5.4~5.1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寒武纪是地质历史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但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5.3亿年前的海洋中,最凶猛的捕食者莫过于奇虾了。

  它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它虽不善于行走,但能快速游泳。25厘米直径的巨口可掠食当时任何大型的生物,口中有环状排列的外齿,对那些

  有矿化外甲保护的动物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

  奇虾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海洋中的“巨无霸”,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能够轻而易举地猎获足够的食物

  奥陶纪

  2.角石类

  代表:巨型鹦鹉螺 Orthocone

  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海洋无脊物动物全盛时期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最大可达11米长,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大发展,在前寒武纪时非常繁盛的叠层石在奥陶纪时急剧衰落。

  在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

  志留纪

  3.海蝎类

  代表:桨足鲎

  志留纪(距今4.38----4.1亿年)——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

  志留纪的生物面貌与奥陶纪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志留纪时仍占重要地位,但各门类的种属更替和内部组分都有所变化。如笔石动物保留了双笔石类,新兴的单笔石类也很繁盛;腕足动物内部的构造变得比较复杂,如五房贝目、石燕贝目、小嘴贝目得到了发展;软体动物中头足纲、鹦鹉螺类显著减少,而双壳纲、腹足纲则逐步发展;三叶虫开始衰退,但蛛形目和介形目大量发展;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也称“海蝎”在晚志留世海洋中广泛分布,最长可达3米,奥陶纪霸王鹦鹉螺类反变成海蝎类猎物;珊瑚纲进一步繁盛;棘皮动物中海林檎类大减,海百合类在志留纪大量出现。

  脊椎动物中,无颌类进一步发展,有颌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出现,这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鱼类开始征服水域,为泥盆纪鱼类大发展创造了条件。推荐阅读:雷峰塔地宫宝藏

  远古海洋生物身份敲定

  最新的化石研究表明,在十多年前曾被描述的一个神秘的海底居民不但穿着“铠甲”,而且比它们现代的亲属更为庞大。石莲桦属分枝花柱(Cotyledion tylodes)拥有高脚杯状的外形,杯体外环绕着U型消化道(图左化石的黑色特征,箭头表示流动的食物),这种动物往往将自己锚定在海床上或在固定的坚硬物质上,例如三叶虫蜕皮后的外骨骼

  根据在中国南方发现的距今5.2亿年的几件零碎化石,科学家首次于1999年报道了石莲桦属分枝花柱。有些科学家提出,这些有触手的生物与包括水母在内的刺胞动物有关。但是对新化石——从同一时期的岩石中发掘的几百件保存完好的标本——的分析揭示这种动物属于内肛动物,这是一种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水生生物,它们通过过滤水流来获取食物,研究人员近期在《科学报告》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公认的最古老的内肛动物化石在时间上尚不及石莲桦属分枝花柱的1/3。所以新发现的化石可以将内肛动物家族的存在时间追溯到寒武纪大爆发时期,那是一个生物进化非常快的时期,今天的许多物种都是那个时期演化而来的。

  石莲桦属分枝花柱通常为8~56毫米高,它们现代的亲戚一般只有0.1~7毫米。与现代的内肛动物不同,石莲桦属分枝花柱被一种独特的、名为骨片的鳞片状特征所覆盖。推荐阅读:特洛伊城真实存在过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简单又有创意的生物公司名字
  ☑ 生物食品公司起名注意事项
  ☑ 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
  ☑ 世界上最神秘生物
  ☑ 又萌又怪异海洋生物 最萌的海洋生物竟是小猪章鱼
  ☑ 你知道绝对不能碰的五大致命生物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