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

时间:2016-11-05 11:49:1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是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光绪四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暴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光绪帝吗?

光绪帝——年轻发奋生不逢时的衰世皇帝

光绪帝——年轻发奋生不逢时的衰世皇帝

  光绪帝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时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他去世后,咸丰帝一系也随之绝嗣。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在选嗣君时,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王府生活

  清穆宗同治帝堂弟和表弟。其父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生母婉贞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为文宗(咸丰帝)独子,又早死无后,慈禧太后便以和自己血缘最近的载湉[tián],过继于咸丰帝,登基为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

  登基为帝

  清德宗光绪帝(1871-1908),全名爱新觉罗·载湉。他作为一个亲王的儿子本来是和皇位无缘的,载湉四岁时同治帝去世。因同治帝没有子女,且咸丰帝也仅有同治帝一子,同治帝去世后,咸丰帝也随之绝嗣。慈禧太后为保全自己的权势地位,未为同治帝立嗣,而是将载湉选为咸丰帝的继位人,意外地成为清朝第11任皇帝。载湉即位时虚岁才4岁,入宫时还在熟睡之中。

  光绪帝的父亲奕譞,乃道光帝七子,咸丰帝弟醇亲王。光绪帝的母亲又是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载湉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兼外甥。慈禧太后是从容易控制光绪帝,从而控制大清政权的角度选中载湉嗣位的。慈禧当时已经执政13年,确立了威信,她提出立载湉嗣位后没有人反对,于是载湉成为了清朝第11任皇帝。

  光绪帝在位34年。这34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光绪元年至十四年(1875-1888),是他读书阶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1889-1898),是他亲政、支持维新变革阶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1899-1908),是他被囚禁阶段。

  少帝时期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利的工具,或作为显示威严的权杖;更多的情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不可缺少的摆设,或是任意玩弄的木偶。这是慈禧专权的政治需要。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地严辞训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天嘏在所著《满清野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候,都受到父母的呵护,照顾其出行,料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即使是孤儿,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照顾。只有光绪皇上无人敢亲近。……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靠近皇上的饭食虽然并未臭腐,可经多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造成的。虽为野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原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有关。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地点在毓庆宫。6岁的小光绪上学,环境生,师傅生,伴读也生,一切都不习惯。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翁同和,署侍郎,内阁学士,和侍郎夏同善。翁同和和夏同善是同科的进士,翁同和主要教给他书,识字,四书,夏同善这个时候主要教给他写仿格,写字。还有御前大臣,主要教他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刚一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他就哭、闹、发脾气,翁同和、夏同善就报告慈禧了。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所以把他爸爸找来了,让醇亲王奕譞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光绪就比较习惯了,他学习很用功,光绪还是比较聪明的,不像同治那么顽皮,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行,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

  光绪塑像

  光绪十一年,这一年他15岁,虚岁15岁,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他说:“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这就是15岁的时候,有一点爱民之心,他还写了一首叫《围炉》的诗,诗有四句话:“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光绪上学的时候比较用功,学习也还可以。光绪逐渐长大了,顺治是14岁亲政,康熙也是14岁亲政,到了14岁了,按说光绪应该亲政了,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不能再拖了,才让光绪亲政。

  光绪帝读书阶段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的阶段。这个阶段发生的大事是:

  一、1877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阿古柏自杀。攻占乌鲁木齐,平定天山南北路。曾纪泽取代崇厚对俄谈判,取得胜利,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

  二、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从此慈禧一宫独裁。

  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光绪帝在军机大臣翁同和、光绪帝吏部左侍郎夏同善的指导下读书。荀子关于君与庶人是舟与水的关系的名言以及翁同和主战思想都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决心做个爱国爱民的君主,反抗外来侵略。

  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把一个面长如驴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硬塞给光绪帝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一月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亲政时期

  光绪影视形象

  亲政时期,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他急切召见他,询问国外情况。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之志。

  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二十年(1894),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蓄意挑起中日战争。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七月二十四日,他又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他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李鸿章没有听取光绪帝的谕旨,结果“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主战求变

  光绪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考虑的是如何振兴国家,雪此大耻。《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康有为、梁启超于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联合18省举人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要求。第2年,俄国攫取东北路权,占领旅大,英租威海卫,法取广州湾,举国震惊。在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中,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民族危机激发了光绪帝的爱国热情,公车上书启发了他变法的决心。他清楚地知道慈禧太后虽然已经撤帘,但是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他。“上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顽固的慈禧太后不会让他变法的,但是他决心已定,为了国家的振兴,他把个人的利益和荣辱置之度外,说:“太后若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他用手中的权力极力支持康有为。戊戌年二十四年(1898)六月十三日,御史杨深秀奏请定国事,十一日,在取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实行变法,旨在挽救中国危亡。他对维新派主要人物作了恰当的人事安排,允许康有为专折奏事,并任命他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以让他们便于上奏,提出变法方案。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帝颁布了100多条新政上谕。

  光绪帝发布御令,企图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改良性运动,但遇到大多数地方顽固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阻挠和破坏。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根本不理睬御令筹办之事,电旨催问,也置若罔闻。

  光绪和珍妃

  慈禧太后起初表示同意变法,但她害怕变法会侵害她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控制变法。她发出懿旨,迫使光绪帝将变法中坚人物翁同和革去其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职务,同时任命后党重要人物荣禄为直隶总督,掌握兵权,又规定新任职的两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向她谢恩。

  后来光绪帝革去了守旧、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揆等6名礼部堂官,任命了7名新堂官,其中4名是支持维新的,这一行为触怒了慈禧。七月二十日,光绪帝又任命维新派重要人物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内阁候补侍读杨锐、内阁候补中书林旭担任四品衔章京,处理新政事宜。后来维新派又企图聘请当时已经下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担任顾问,在慈禧干涉下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又有众多利益受到侵犯的顽固势力聚集到慈禧身边,请求她出面制止变法。于是慈禧太后决意破坏变法,发动政变。

  她叫荣禄调兵遣将,聂士成部驻天津陈家沟,董福祥部驻北京长辛店。翰林院编修李盛铎奏请光绪帝奉慈禧太后去天津阅兵,以乘机胁迫光绪帝让位。七月三十日,光绪帝密诏杨锐,告以危局,命与林旭、刘光弟、谭嗣同等速议对策。鉴于光绪帝处境危险,谭嗣同于八月三日夜访在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要求他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以救光绪帝。袁世凯慨然应允,但当晚就密报荣禄。不知情的光绪帝于八月五日还召见袁世凯,袁世凯建议他召张之洞相助。八月四日,康有为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英国公使相助,未应允。

  九月二十一日,政变发生。光绪帝被囚于瀛台,慈禧太后第三次训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张荫桓戍边,徐致靖永禁,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广仁(康有为之弟)处斩。维新举措,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废除,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俊为“大阿哥”,以取代光绪。由于得不到列强支持,企图失败。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正确,时间不长,虽败犹荣。

  光绪葬礼

  光绪帝在位的第三阶段基本是在囚禁中度过的。囚禁瀛台的光绪帝面色苍白,神经极度衰弱。抑郁,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有病,尿中有蛋白质。肺部不好,似有痨病。

  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光绪帝曾参加决定是否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御前会议。他主和,这是基于敌我双方力

  量对比悬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慈禧太后感情用事,草率决定宣战,光绪忍不住发话问许景澄:“许卿出使外洋多年,又在总署当差,外国的情况卿最知晓,卿以为大清有无与外国一战的实力?”许景澄先后出使法、德、意、荷、奥、俄等国,通晓几国语言,在中外外交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许景澄激动的说:“圣上垂问,臣就据实而言,依大清目前的实力,似难敌其中一国,更不用说数国联军了。臣以为和为上策,保护使馆、征剿拳匪事上策。”慈禧一听立马怒了,宣布处死主和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议和再无希望,八月十一日,联军已攻破北仓,杨村,击溃清军提督马玉鲲部,直隶总督裕禄受伤死于回京途中,朝廷特派从四川总督任上率师入京勤王的李秉衡赴前线督战,与联军在通州黄村交火,清军在半个时辰内即被击溃,李秉衡兵败自杀。临死前李秉衡写下遗言,差人送回京。光绪读后不禁掩面大哭。信写于乱军阵中,只有潦草数行,意谓联军装备精良、士气正旺,劝朝廷速电召李鸿章来京办理议和。联军于八月十四日攻破北京,慈禧太后于八月十五日挟光绪帝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返回北京。

  二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溥俊被撤去大阿哥称号。光绪帝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对,不发一言。有时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态,也不过一两句罢了。

  人物去世

  光绪帝囚禁瀛台到他死前发生的大事有:义和团与清军勇斗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太后实行新政,日俄战争爆发,革命党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钦廉防起义等)等。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身故,终年38岁,葬河北永宁山崇陵,庙号德宗,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

  乃至慈禧太皇太后宾天之噩耗又至,何其巧,相值也嗟夫,悲哉此岂非我中国之大不幸,而薄海臣民闻之其惊悼又当何如也耶。

  光绪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1908年11月14日黄昏,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的38岁光绪帝逝世。可是令人蹊跷的是,在光绪帝逝世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兼政敌慈禧太后也病死。对于光绪帝的死因,传说各异,近百年来议论纷纷,变成近代史上的一桩迷案。二人简直同时逝世,到底是偶然的偶然,还是有别的因素?宫殿事秘,斧声烛影,本相难明。但大致可概括为两种说法。

  一种是病亡说。2 0世纪8 0时代今后,跟着对清宫档案大规模收拾开掘工作的展开,许多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搜集和研讨了光绪的脉案和药方,探求其终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出与上述截然相反的定论。他们以为光绪终身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加之感情、政治上的不断冲击,身心俱损,失于保养,致使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时间缓慢消耗性病症。特别光绪三十四年(19 08年)后病情加重,是肺功用缓慢衰竭,兼并急性传染形成逝世,应属正常逝世,并非慈禧等人所害。

  一种是毒害说。据当年挨近宫殿的人回想,光绪帝自身病症不至于逝世,疑为慈禧、袁世凯、李莲英等人所谋杀。供给证言的有长时间随侍光绪的起居注官悍毓鼎,有给光绪帝看病的太医院医师,有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儿子,有光绪帝的继承人宣统,有随侍慈禧的德龄,还有早就预言光绪之死的晚清高官伍廷芳。

  “崇陵盗案”—解谜之门

  1938年深秋,在河北易县清西陵发作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盗掘了光绪帝的崇陵地宫,地宫内的随葬物品简直被洗劫一空,大量宝贵文物丢失在外,给文物保护形成了无法挽回的丢失。可是,这一事情的发作,却使日后破解光绪死因之谜变成可能。光绪帝逝世后,并没有当即奉安地宫,而是在停放了五年零两天今后才葬入清西陵的崇陵地宫的。

  1980年6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示下,文物部门对崇陵地宫进行了保护性整理。

  崇陵地宫为四道石门九道券的无梁无柱的石构造修建,墓道长6 3.19米,面积3.49 95平方米。四道石门的八扇无穷的石门上,别离雕刻着精美的八大菩萨立像。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棺停停放在金券内无穷的石制宝床上,光绪帝的棺掉居中,皇后棺撑位于光绪东侧,并排停放。

  在整理过成中,为了探求光绪帝的死因,工作人员留取了光绪帝的发辫、几块骨头,葬衣以及隆裕皇后的发辫等物品。想对它们进行检查。可是因为当时的技能条件所限,这些这些遗物自19 80年地宫出土至今,一向保留在清西陵的文物库房内。因为库房内的环境相对较好,没有发作虫蛀景象。这些遗物所包括的信息除了自然损耗外,没有遭到任何外来要素的搅扰和损坏。在科技条件发达的今日,清西陵保留的这些光绪遗物就变成掀开谜案的最宝贵实物资料。

  科学检查—提醒死因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清西陵采访,得知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库房内保留有崇陵地宫整理时搜集的有些光绪和隆裕遗物,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专家开始研讨以后,在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赞同后,将多根光绪帝的头发(两小缕)送至我国原子能研讨院反应堆研讨设计所29室进行测验。检查成果显现,光绪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即砒霜。

  现存文献记载,光绪帝在被软禁时期曾服用过不少中药,其间的雄黄、雌黄、朱砂等会致使砷、汞毒物运用过量,在理论上讲,这种因素也可能导致光绪缓慢中毒,直至病变逝世。为了验证光绪是不是为缓慢中毒,研讨者又化验了现代缓慢砷中毒病人的头发,发现光绪头发中的砷高值是缓慢中毒病人头发中的6 6倍,并且散布曲线完全不同。缓慢中毒者头发发根的含毒量会高于发中部和发梢,而光绪的状况与之相反,这也证明了光绪并不是死于长时间服用中药的缓慢中毒,也就是说光绪头发上的砷不是推陈出新的成果,而是还有来历。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检查,人口服60-200毫克的砒霜就会中毒逝世,经过对其其遗留在头发和衣物上的有些砒霜量的估量来看,成果显现,仅光绪帝头发残渣、三块衣服上残片及残渣中的砒霜总量就现已高达201.5毫克,由此得知,光绪帝尸体上的砒霜总量必定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光绪帝系砒霜中毒而死,可是终究谁是杀死光绪帝的凶手,现在还无法得知,当然,慈禧的嫌疑最大。(风水www.azg168.cn)

  光绪帝离奇死亡之谜:慈禧不容他独活?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公元1908年11月14日,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与世长辞,结束了傀儡的一生,死时年仅38岁。

  次日,慈禧太后魂归西天。一个是三十八岁的壮年,一个是七十四岁的老人,在22小时内相继去世。

  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死亡时间又巧合得诡异。这背后是否深藏着巨大的阴谋?

  ?1908年,法国《小日报》上慈禧与光绪去世的封面画

  清朝官方说法:光绪因病死亡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医案(也称“脉案”)中,有大量光绪帝的病案。光绪帝从小就体质羸弱,失于调理。

  光绪自述: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

  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则必头疼体热,耳鸣脑响亦将近十年。

  ?光绪

  光绪帝用药十分频繁。体弱多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年营养不良:

  影视剧中的光绪与慈禧光绪帝没有权势,太监和厨师们就糊弄他,常常把上顿的剩菜下顿再摆出来,长年累月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到后来大多数菜都是发馊发臭的道具,根本不能吃。

  ——摘编自太监寇连材所载《宫中日记》

  我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光绪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摘编自清宫御医屈贵庭文章

  ?影视剧中的光绪与慈禧

  究竟哪一个说法更接近于事实呢?光绪帝的确切死因到底是什么?

  自2003年开始,专家对光绪帝头发、遗骨以及衣服和墓内外环境等进行长达5年的检验研究。

  结果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有两处砷含量明显异常,最高值竟是普通人的2404倍。

  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侵蚀了遗骨、头发和衣物。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

  因而,专家最终确定: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光绪死于服用大量砒霜,百年疑案得以尘埃落定,然而,砒霜出自何人,又有着什么目的?这依旧是个谜。”

  对于下毒之人的三种猜测:

  NO.1慈禧

  慈禧知道自己即将归西天,不愿意在她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帝。

  她是当时最有权势,又严密控制光绪帝且最好下毒、最可能下毒的人。

  启功回忆:

  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个盖碗出来。说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不久便传出光绪驾崩的消息。

  NO.2袁世凯

  袁世凯见慈禧一病难起,怕慈禧死后,光绪掌握实权,报复自己在戊戌变法时出卖皇帝的行为,于是贿赂宫廷宦官,用剧毒药物害死光绪帝。

  末代皇帝溥仪曾言:

  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

  NO.3李莲英

  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

  当得知光绪帝日记中载有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自己的消息时,李莲英遂与慈禧一起,阴谋将毒药投入食物中,致使光绪帝中毒身亡。

  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如果说光绪入宫为帝,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那么他的死去,也未必不是清廷政治腐败的必然。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慈禧太后儿子是不是光绪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