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

时间:2016-11-08 13:59:2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高皇帝。他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努尔哈赤吗?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清太祖

  努尔哈赤人物生平

  出身豪门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改称兴京,今中国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塔克世的家中。努尔哈赤出生时,正值16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明朝虽然依然政权稳固,但已渐渐走向衰落。努尔哈赤的先人都非等闲之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开始受到明朝册封。祖父觉昌安(明代译作叫场)、父塔克世(明代译作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显祖宣皇后。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他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

  统一女真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塔克世进城去劝降,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的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努尔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复仇誓言:杀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父所遗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战争。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父亲。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建立大金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逃走到鹅尔浑。

  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

  据《满洲实录》,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征讨明廷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廷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杀明军约六万人,取得胜利。之后,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明人评曰:铁岭、开原,为辽重蔽,既并陷贼,则河东已在贼握中。

  明天启元年即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天启二年即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

  明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

  明天启六年(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

  患病驾崩

  明天启六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努尔哈赤为何姓“爱新觉罗”

  苏子河畔六祖的子孙

  如果按照清代官方公布的世系推演,会发现努尔哈赤像所有中原帝王一样有着遥远而显赫的祖先。但当我们将焦距对准公元1559年,却能见到另一番景象:这位清帝国的奠基人降生在一个有着“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立在地当央”的普通女真人家院落里,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更像是在明朝政府和女真“豪酋”的夹缝间奔波求存的守业者。

  史称努尔哈赤的曾祖父名叫福满,被明朝政府授予“建州左卫都督”之职。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徒有其名的虚妄“尊称”而已,既没有朝廷俸禄可拿,也不被纳入国家官员编制之中,唯一可以享受的“福利”是敕书带来的贸易资格。因此,更像是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庄园主或贸易商人。

  福满的六个儿子(清代称“六祖”或“宁古塔贝勒”)分别居住在相邻的六座“城”中,其中势力最大的三祖索长阿居住在赫图阿拉以东的河洛噶善(holo,意为山谷;gaxan,意为村),仅从这个地名来看,所谓的“城”其实不过就是一座村庄而已,所谓的城主也不过就是村寨的主事人罢了。

  人丁兴旺才好仗势安居,六祖的子孙们一度控制了苏子河流域“五岭迤东”的广大区域。不过,比照着努尔哈赤的祖父们一度依附于拥有30道敕书的建州右卫都督王杲,再瞧瞧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和叶赫部曾经均分的1000道敕书,这个家族的“显赫”程度大约是不言而喻的。也难怪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海西四部的酋长们视他为“无名常胡”,耻与为伍。

  觉罗还是爱新觉罗?

  至此,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上天降生的爱新觉罗”们跟在纳喇氏(海西四部贝勒具姓纳喇)或喜塔腊氏(王杲姓喜塔腊)的豪杰身后东奔西走的景象。确实,努尔哈赤在称汗之前本也不姓爱新觉罗,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伴随着汗(皇)权的确立而产生的。

  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学界长期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努尔哈赤本姓佟佳氏;另一种观点认为爱新觉罗本是微末家族,努尔哈赤曾经长期冒用其岳父的姓氏佟佳氏;但也有观点称努尔哈赤是辽东女真化的汉人,本姓佟;甚至有人说他是被金兵掳入北地的宋徽钦二帝之后。那么,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呢?

  清朝将努尔哈赤的远祖追溯到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孟特穆在汉文史料中被称为猛哥帖木儿,明初朝鲜史料《龙飞御天歌》中有“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的记载。斡朵里是元代女真部落名,豆漫即图门(tumun,意为万)。斡朵里豆漫可以理解为“斡朵里万户”,既是元代五个女真军民万户府之一,也是作为该万户府的首领“万户”的官名。夹温则是女真姓氏,它的发音与夹谷(一说交鲁)、觉罗(gioro)大同小异,是猛哥帖木儿的姓氏,也是努尔哈赤称汗前其家族原有的姓氏。

  《金史·国语解》中曾明确说“夹谷(汉姓)曰仝”,不知是出于仝字与汉姓中的童、佟姓同音的缘故,还是并不能完全理解女真人称名不道姓的习惯,总之,用汉字书写历史的史官们给这一支本姓觉罗的女真人赋予了“佟(童)”姓,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末。如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在明人张鼐的《辽夷略》中被称为“佟教场”,而朝鲜的申忠一则记为“佟交清哈”。即便是努尔哈赤自己,也曾在回复朝鲜国王的书信中自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奴儿哈赤”。因此,努尔哈赤姓佟的说法应该是基于汉文史料的记载而产生的,但如果就此引申展开漫无边际的臆测,难免有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嫌疑。

  至于觉罗是如何变为爱新觉罗的,还要扯几句女真氏族的哈拉(hala)-穆昆(mukvn)组织。哈拉(hala)在满语中意为姓,是所谓的“父系血亲集团”,哈拉下面又有穆昆(mukvn),它是在血缘的基础上掺杂地域因素后形成的“宗族”概念,可以被理解为“氏”。“爱新”(aisin,意为金)便是努尔哈赤在称汗后为自己的宗族选定的一个足以彰显皇室尊贵的新“名号”。这一点在乾隆皇帝的御制《盛京赋》中也有印证,其词曰:“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

  清代皇室宗谱——玉牒

  爱新觉罗这个与汗(皇)权并生的新姓氏所厘定的,是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血脉与其他叔伯兄弟之间的界限,更是等级森严的皇室尊卑。有清一代,只有塔克世的直系子孙才可以称为宗室、姓“爱新觉罗”、系金黄带子,而其他同族亲戚则只能姓“觉罗”、系红带子。与皇亲宗室壁垒森严的制度相对应的是,作为“满洲着姓”之一的觉罗氏有着庞杂的穆昆分支,仅《满洲八旗氏族通谱》里记载的便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阿颜觉罗、通颜觉罗、呼伦觉罗、察喇觉罗等等。

  明末纷乱如麻的辽东女真社会部族林立、各称王长,除了远在黑龙江流域的东海女真外,较为人熟知的还有海西四部——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建州五部——栋鄂部、哲陈部、苏克素护部、浑河部、完颜部,以及长白山三部——朱舍里部、讷殷部和鸭绿江部。其中以海西四部实力最为雄厚,拥有相对广阔的疆域、较多的人口和大型城池,而小的部落实际上不过是几座村寨而已,大小之间相距悬殊。

  努尔哈赤所在的觉罗氏在明末女真社会中并非是素有威名的一支,当喜塔腊氏的王杲(阿突汗)雄踞建州的时候,觉罗氏的大小城主们均追随在其麾下。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娶了王杲的孙女额穆齐为妻,觉昌安还将自己长子礼敦的女儿嫁给了王杲的儿子阿台,可谓是亲上加亲。但在努尔哈赤十岁这年,生母不幸病逝,父亲又娶了得到明朝政府支持的海西女真哈达部之女纳喇氏。可惜这位继母与长子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迫使努尔哈赤离家出走,投奔了自己的曾外祖父王杲。

  根据明人笔记所述,当明万历二年(1574)七月明朝边将李成梁率军血洗建州右卫的时候,年仅16岁的努尔哈赤正在王杲的家中。也许这场战争带给努尔哈赤的深远影响,远不止女真人与汉人之间刻骨铭心的血仇,还有对女真内部种种冲突与背叛的厌恶与痛恨。因为充当李成梁向导、引兵擒拿王杲的,正是王杲的姻亲、自己的祖父觉昌安。这场战争之后,觉昌安顺理成章地成为李成梁首选的新一任建州女真“代言人”,在明朝政府的扶持下控制着苏克素护河部。而九年后努尔哈赤赖以起兵的十三副铠甲和三十余人的队伍,也不过是这个时候才积攒下来的一份小小家业而已。

  但努尔哈赤却并没有因此过上富庶安乐的生活。在明代文人姚希孟所著的《建夷授官始末》中,曾经记录了一段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的旧事,说在王杲城破之时努尔哈赤“抱成梁马足请死”,但李成梁不但没有杀他还将他收在帐下视如养子,身为明朝边将的他不但给了努尔哈赤接触汉人社会的机会,甚至“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这样的经历一度为他招来“养虎自贻患”的骂名。

  当然,这种“有损”努尔哈赤威名的过往在经历了清代几次有组织的修史之后,已经很难从史册中找到依据了。但智者千虑仍有一失,在康熙年间大学士徐干学所修的《叶赫国贝勒家乘》中有一条这样的记载:“壬午,十年,秋九月,辛亥朔,太祖如叶赫国,时上脱李成梁难而奔我。”可见努尔哈赤在公元1582年以前,似乎确实有过被李成梁羁留的经历。

  公元1583年,古勒城城主、王杲的儿子阿台为了替父报仇,挟持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逼迫他与自己合兵犯明。明军在得到尼堪外兰(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族谱所载,尼堪外兰本人姓佟佳氏,名叫布库录,他早年出入于抚顺关马市为商人,后来成为苏克素护部所辖图伦城的城主,始终是一个热衷于迎合明朝羁縻统治的人。)的线报后,兴兵围剿古勒城,塔克世因父亲尚且被滞留在城中而急于进城营救,却不料父子俩双双死于乱兵之中。

  得知父祖死讯的努尔哈赤只身来到明朝边关,以“祖父无罪,何故杀之”为由向明军讨要说法,自知理亏的李成梁只能归还觉昌安和塔克世的遗体,不但给了这个当年自己曾经“照护”过的年轻人30道敕书、30匹马为安抚,还将福满曾经担任的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之职颁赐给了年仅25岁的努尔哈赤,可以说是给了这个既无影响又无实力的年轻人莫大的支持。

  也许,李成梁觉得这种丰厚的抚慰和支持可以使他像其他部族首领一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仇恨、积极投身于对敕书的争夺和对明的贸易之中,甚至成为下一个明朝利益的代言人,可努尔哈赤偏偏不肯成为明朝辽东棋局上的又一枚棋子。也许正是在李成梁帐下的那段经历,使得努尔哈赤可以将明朝的种种策略看得更加清晰;也许是一次次亲人的惨遭屠戮,让努尔哈赤决心以统一来消弭部族间无休止的杀伐。总之,是时候对明朝精心策划的利益格局说不了。

  新秩序的建立需要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手中仅有的十三副铠甲、三十匹战马自然无法与雄兵万千的明军抗衡,宏图在胸的努尔哈赤将矛头指向了明朝新扶植的利益代言人尼堪外兰,统一女真的风云就此涌起,一个沉睡了近300年的民族被再次唤醒。(风水www.azg168.cn)

  努尔哈赤的崛起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在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这是清朝的前身,所以后来清朝的皇帝尊称他为开国第一帝。也就是说,清朝的第一个皇帝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算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而顺治皇帝只能算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个皇帝。

  说起努尔哈赤,大家对他评价是草原上的雄鹰,是雄才大略的了不起的君主。史书《清史稿》上对努尔哈赤的评论也甚高:“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1559 年,努尔哈赤出生在现在辽宁省抚顺市范围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真部落,他的父亲在这个部落里头略有一定地位。可是,他父亲再有地位,在当时的部落里,也只能算是一户穷人。努尔哈赤小时候的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而且在努尔哈赤小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她的继母对他非打即骂,十分刻薄。

  努尔哈赤12 岁时,继母就让他独自出去干活,自己养活自己。那么,12岁的努尔哈赤能干吗呢?当时,在东北能干的活儿不外乎这几种:采木耳、弄蘑菇、挖人参,有的时候还帮别人砍个木头什么的。试想一个12岁的儿童面对如此的困境生活,他的心智必定是早开的。

  努尔哈赤小时候,家里人给他起名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女真语,是什么意思呢?说起来很有趣儿,“努尔哈赤”就是野猪皮的意思。现在看来,这个名字并不怎么样,不过当时的人可不这么认为,道理其实跟汉族人起名差不多。以前很多人起名叫狗蛋、狗剩,为什么这么叫呢?原因就是“好养活”这三个字。当时,东北地区还没开发,野猪比较常见,而且野猪生命力顽强,因而给孩子起名叫“野猪皮”,意思就是希望这个人本身很硬、很坚韧,这可能也预示着努尔哈赤后来在关外苦寒之地能够成就一番他自己的事业吧。

  的确,努尔哈赤是一位勇武、善战、聪慧且很坚韧之人。明朝的政权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蒙古人发源于北方,又逃回北方,所以明朝一直很关注它的北部边境。时间一长,明朝在边境地区维持大规模边防力量的政策使得守卫边疆的兵民与当地居民即满族人混合在一起。那些接受了满族人习俗甚至使用满族人姓名的汉族人失去了他们本身的汉族人特点。即使多数与满族人共处的汉族人抵制被满族同化,但他们在满洲的工商业活动也使本来落后的满族人变得更加富有和更有力量。汉族人和满族人相互影响,汉族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满族人的勇武,促进了满族人的崛起。

  明朝统治者密切关注着边境上满族各部族的发展态势。为了防止任何一个满族部落取得主导其他部落的霸权,明朝蓄意挑起满族不同部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它依靠一系列手段,包括直接军事干预和授予各个部落首领明朝官衔。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曾在明朝担任官职。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明军攻破古埒城,杀死古埒城城主、觉昌安的孙女婿阿太章系。当时觉昌安、塔克世正在古埒城,一并遭了池鱼之殃。此时的努尔哈赤刚刚二十五岁,为报杀父、祖之仇,他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起兵之初,努尔哈赤并没有将进攻矛头指向明廷,而是仍臣服于明朝,每年向明朝皇帝进献大量的贡品。但另一方面加紧战备,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战争。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人变得空前强大和统一。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后,努尔哈赤感觉自己的根基已扎实,决定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进攻明朝。1618年正月,他对各位贝勒大臣宣布今年即起兵反明,为此积极开展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备战工作一旦被明朝政府所察觉,可能会导致失败的命运,因此,便借口为诸贝勒修马厩为名,派遣七百人砍伐木材,制作起兵所需的各种器具。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四月他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

  “七大恨”的内容大意是:我的父亲和祖父没有折取皇帝(系指明帝)边境上的一草一木,没有扰害一寸土地,而明政府无故生事于边外,杀了我的父祖,这是一大恨。虽然有杀我父祖的仇,我仍然愿意和睦相处,曾经与边官划定疆界,立石为碑,共盟誓言:无论明人还是女真人,若是有越过皇帝边境的,看见了就应该杀,若见而不杀,则罪及不肯杀的人。明政府违背誓言,命令兵卒出边,保卫叶赫部,这是二大恨。自清河城以南,江岸以北,明朝人每年偷过边境,侵夺女真地方。我以誓言为据,杀了出境的人,理所应当。而明政府不顾盟誓,责备我杀人,逮捕了我派往广宁的大臣刚古里、方吉纳,以铁锁加身,迫使我送去十个人,杀于边境,这是三大恨。明廷派兵出边,捍卫叶赫,使我已经聘定的女子转嫁给蒙古,这是四大恨。把我数世耕种的柴河(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南柴河堡)、三岔儿(今辽宁省抚顺城东北铁岭县三岔村)、抚安(今辽宁省铁岭东南抚安堡)三路,女真人耕种的谷物,不许收获,派兵驱赶,这是五大恨。明政府偏听叶赫部的话,以种种恶言诬害我,这是六大恨。哈达部人两次帮助叶赫侵犯我,我发兵征讨,得哈达部,明帝必令我返还。后来,叶赫部又数次侵犯哈达部。天下各国,相互征战,哪有死于刀下的人,复令他更生,已经得到手的人、畜返归的道理?大国的君主,应当作天下共主,怎么偏偏与我构怨。先前扈伦四部会兵九路攻我,我始反击得胜。明朝皇帝却帮助叶赫部,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妄加剖断,这是七大恨。

  然而,满族人朝北京方向的扩张与明朝的内部衰落发生在同一时间。一种“普遍危机”削弱了曾经辉煌的明朝文明。皇帝无能、政治瘫痪(如东林党文官与朝廷宦官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诸如使农业减产的气候变冷等自然灾害,都对明王朝的统治造成极大的破坏。一场由汉族造反者李自成领导的反明起义,给予了明朝最后一击。虽然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十分强大,足以推翻明王朝,但他们缺乏建立国家和统治国家的能力。满族人利用这种混乱,在一位汉族将领吴三桂的帮助下,驱逐了起义军,在中国建立起他们的大清王朝。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期间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其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戎马生涯44年,他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军事指挥艺术上有着高超的智慧,可谓是用兵如神。他创建了八旗军制,创制满族文字,在满族内部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人谁才是他的最爱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