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

时间:2016-11-15 17:39:58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朱由崧是南明弘光帝,也是南明首位皇帝,作为皇帝,弘光帝是十分昏庸腐朽的,只知吃喝玩乐,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后人称其乃腐朽王朝的最昏庸的帝王,唯知享乐,不问政事,沉湎酒色,荒淫透顶。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朱由崧吗?

朱由崧——南明弘光帝、南明首位皇帝

朱由崧——南明弘光帝、南明首位皇帝

  朱由崧人物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封德昌郡王,天启六年(1626年)封世子。崇祯十六年(1643年),洛阳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朱常洵因体胖,行动不便,为起义军俘获,不久被杀。世子由崧在大臣的护卫下越城逃亡。不久袭封福王。

  时来运转

  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自尽于煤山。这对大江南北的明朝诸臣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原来形同陪衬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现出来。[1]很显然,摆在留守诸臣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拥立新君,组织政权。说到血统亲近,福王,桂王,惠王成为不二人选。而由于福王在三藩中年龄最大,又加上没头苍蝇一样乱跑乱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两个远在广西的藩王来,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江南士绅中部分东林党人从狭隘的一己私利出发,以福王昏庸为名,坚决反对。但内中隐情却要追溯到天启朝时,为反对老福王继统和老福王之母郑贵妃干政,东林党人已和福藩结下不解之仇。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后趁机报复。以东林领袖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大张旗鼓地推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继承人——潞王。

  潞王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谓贤名,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许多不明内情的人还以为憾事。其实,抛开潞王是否真贤不说,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自有其现实考量。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昏庸,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历史上司马睿能偏安东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而已。关键在于臣下齐心协力,方能维持危局。现以立贤为名抛开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贤名及野心才具的龙子龙孙,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们自然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拥立大会正开得热闹不堪之时,远在淮安的朱由崧却慌了神。作为三大热门侯选人之一,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这一切都使朱由嵩感到情况不妙。而实际上,史可法、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开始就是把他们所挑选和准备拥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论是谁为君,重要的是不会妨碍他们掌握手中的权力。从心底深处,曾经天威凛然的皇帝对这些重臣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摆设。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是的,重臣忌讳的正是一个“干预有司”的皇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来脑满肠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举击溃了南京城内自以为得计的衮衮诸公。据《南渡录》记载:“时王(朱由崧)闻,惧不得立,书召南窜总兵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协谋拥戴。刘泽清素狡,先附立潞议,至是以兵不敌,改计从杰等。”朱由崧竟懂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总兵求助。高杰,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朱由崧求助于三镇军阀拥立,对以后的局势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偿心愿,顺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宝座。而间接影响,则是江北诸镇以“天子恩人”,“从龙元勋”自居,南京从皇帝到重臣再没有人可以控制这支飞扬跋扈的军队。从此开了南明军阀勋镇势力尾大不掉的滥觞。其实,高杰与黄得功、刘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怀心事,却不乏良将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权谋阅历,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镇拥立之时,施加手段影响,使三镇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继承了乃父的心宽体胖,却没有继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于三镇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发挥,想做皇帝心切,一开始就高开了价钱,自贬了身价。三镇也看清了这位“承天启运”之人乃是阿斗。从此对他的权威再也不屑一顾。

  登基

  五月一日,王入京,以内守备府为行宫。各官朝见。于是以初三日监国。十五日即位,改明年乙酉为弘光元年,是为南明弘光帝。用可法、曰广及南储高弘图为阁臣。升吕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太常少卿,郭维经应天府丞,进韩赞周司礼监秉笔,余各加恩有差。起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周堪赓户部尚书,顾锡畴礼部尚书,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各部侍郎,刘士祯、侯峒曾、郑碹、许誉卿各寺卿。而一时人望建言科道章正宸、熊开元、姜采、庄鳌献、裘恺、马兆羲、杨时化、詹尔选、李模、张碹、郑友玄、乔可聘、李日辅、李长春等原官起用。徐?、曹勋、吴伟业俱以少詹兼侍读。升左懋第佥都御史,巡抚应安;田仰佥都御史,巡抚淮扬。调总兵官郑鸿逵、黄蜚驻守镇江,郑彩分管水师,吴志葵驻防吴淞,黄斌卿驻防上江。敕御史祁彪佳等分行安抚江浙。从史可法等议,分江北淮、扬、徐、泗、凤、寿、滁、和为四镇,以总兵刘泽清辖淮、海,驻淮北,海、邳、赣十一州县隶之,经理山东一带。高杰辖徐、泗,驻泅水,徐、泗、宿、亳、丰、砀十四州县隶之,经理开、归一带。刘良佐辖凤、寿,驻临淮,寿、颍等九州县隶之,经理陈、杞一带。靖南伯黄得功辖滁、和,驻庐州,庐、巢、无为十一州县隶之,经理光、固一带。每镇额兵三万人,本色米二十万,折色银四十万,悉听各属自行征取。晋得功侯爵,封杰兴平、泽清东平、良佐广昌俱伯爵。得功素忠勇,建功河北,与宁南伯左良玉先得封。良玉恢复湖广,并晋侯爵。

  去世

  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清顺治二年正月十一日夜,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诱杀于河南睢州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只身返金陵。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三月,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消息传到南京,弘光帝方寸大乱,顾不上通知其他人,就与马士英和少数宦官仓皇出逃,一路辗转来到芜湖。芜湖守将正是拥立有功的江北四镇之一——黄得功,他尚对京城变故一无所知。当知道自己的“天子门生”是张惶失措,弃都而来时。内心不胜感慨,但仍然决定以死报国,对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随而来的满洲重兵压迫下,黄得功部将田雄,马得功策谋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黄得功被暗箭射中,随即自刎而死。弘光帝则被田雄活捉,献给清军邀功,解至北京,弘光政权覆灭。据郑达《野史无文》记载: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紧紧抱着朱由崧的双脚,生怕这个活宝贝飞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两人,却毫无效果,于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满衣。当时朱由崧的痛悔愤恨之情,可见一斑。但亡国之君,总是难逃一死。次年五月,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谋为不轨的罪名凌迟处死,年仅四十岁。

  朱由崧为什么成不了赵构?

  一、朱由崧是对的人

  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第三子朱常洵的长子(由于万历皇帝的次子早夭,实际上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由崧生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1641年以前,他生活宽裕,受封为德昌王,生活在洛阳福王府内,按理应是悠闲自在,个人修养应该按皇族礼仪培养的。1641年以后,朱由崧的人生轨迹剧变,李自成攻克洛阳,朱常洵被李自成炖成“福禄汤”,朱由崧狼狈地从洛阳城墙上搭坐篓子下地出逃。经过次番劫难,朱由崧开始体验人生疾苦,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有了些许思考,他上书崇祯皇帝,陈言防虏除贼。从1641年到1644年,朱由崧满世界逃命,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

  甲申年(1644年)五月,由崧即位,决议改明年为弘光元年,朱由崧成了弘光皇帝。

  朱由崧性格温和,对臣属宽仁,做事有礼有节,大体上是一个平和的君主。仅说个人修养,对比晋元帝、宋高宗,朱由崧丝毫不逊色。但与晋元帝、宋高宗不同的是,朱由崧是迎立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实力坐上皇位的,晋元帝是晋朝藩镇将军,领兵多年,拥有一定实力;宋高宗是皇帝任命的兵马大元帅,且身为仅存的嫡亲皇子。而朱由崧没有什么优势,更糟糕的是,朱由崧面临晋元帝、宋高宗所没有遇到的问题,朝廷党争严重,守土将士不肯用命。

  在内外纷争的局势下,固然朱由崧是最佳选项的皇帝,也不能改变城亡国亡的命运。

  乙酉年(1645年)五月底,朱由崧投奔芜湖的大将黄得功,黄将军是热血汉子,立志辅助朱由崧,然军中已有叛将田雄为了个人富贵,缚去朱由崧,献给清军。当时,田雄背着朱由崧,马得功在后面抓住朱由崧的双腿,生怕朱由崧这活宝贝跑了,两人一路跑进汉奸军队刘良佐军中,献出朱由崧。朱由崧苦求二人无果,悲愤之下,朱由崧咬了田雄的脖子,咬的田雄是鲜血直流,但田雄居然忍痛飞奔,果然为了富贵,舍国家,舍民族,舍领袖。

  二、马士英,虽未能救国,终保留清白之躯

  朱由崧可以顺利即位,马士英的作用很大,当然,事实上是马士英手下的四个大军头的作用大。

  朱由崧即位后,马士英以功领东阁大学士衔,但令马士英气愤的是,虽然入了阁,但朝廷里的敌对者却还让自己督师凤阳。马士英气急之下,率大军进入南京,真正成了内阁大臣。但南京的结党营私者素来不喜欢马士英,专和马士英唱反调,马士英势单力孤,不得不寻找同盟者,如阮大铖、刘孔昭之流。

  马士英决定按自己的方法拯救危局,谁知道,先后出现了“南渡案”、“童妃案”、“伪太子案”。其中最麻烦的是“伪太子案”,军阀左良玉不明所以就冲动而起,居然率部想攻打南京,而马士英为了扑灭近火,把江北淮水防线的部队移至南京西面来防守左良玉。

  左良玉及时死了,南京免受攻伐,但江北防线一开,清兵趁虚而入,扬州城破,南京很快便兵临城下,朝廷大臣,纷纷投降清军。

  南京降臣如毛之时,马士英到保持了气节,他率部出逃,到浙江东部去抗击清军,且至死没有投降清军,可谓保留了清白之躯。无奈光辉的形象,一旦缺少衣钵传人,无人做正面记述的工作,形象总会被涂抹而变得扭曲!

  三、正臣,私德甚好,但没有什么卵用

  南京朝廷里的正臣之首,当属史可法。史可法位居兵部尚书,后一度为内阁辅臣,位高权重,素受国恩,可以说,无论是明王朝,还是朱由崧,都没有亏待史可法。尤其是朱由崧,尽管史可法仅凭道听途说,就给朱由崧按了个“七不可立”的罪名,污蔑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但朱由崧宅心仁厚,没有追究史可法,反倒委以重任。史可法不能拯救南明危局,与其责怪说没有遇到明主,不如说是他本人屡屡出昏招,最后在扬州城,守城不力,与扬州城一起殉葬了明王朝的事业。

  南京朝廷里还有不少清流派,如姜曰广,高弘图,黄端伯。南京朝廷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但总归保留本色,也算不辱没他们清流的称号。

  内阁大学士姜曰广在南京朝廷运行困难之时,不堪党争,误判局势,以为此番党争是一时之事,南明如南宋一般,可以支撑数十上百年,所以想先行乞休故里,等待时机,以图再次回到朝堂,谁曾想,这一离开南京,国事日衰,居然就灭亡了。懊恼不已的姜曰广于1649年在江西南昌,以年迈老躯,响应金声桓反清复明,但失败了,全家自杀,壮烈殉国。

  同为内阁大学士的高弘图,也如姜曰广一样,清流美名博得天下赞颂,但大事来临之时,误判局势,离开南京,放弃了拯救国家的责任。他以年老为由,辞官回到家乡浙江。1645年,清兵攻入杭州,高弘图带着孙子躲入山里,后念此生惭愧,不愿苟活,绝食九日而死。

  相比两位大学士,作为礼部仪制司主事的黄端伯,位虽不高,但显得有担当多了。当日,南京各色大臣纷纷跪迎清军,黄端伯却傲然挺立,怒视来往的投降叛变之徒,并在城门上书“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清廷王爷多铎听说后大怒,将其关押。在狱中,他谈笑如常,并作诗言:“丹心倾汉室,碧血吐秦廷”。清军下令剃发,他指着脖子说:“我宁剃(杀)头不剃发”。多铎威胁说:“不降则戳!”黄端伯誓死不降,多铎决定杀他。黄端伯整肃冠履,昂首引颈受刃。刽子手心惊目眩,不敢举刀,黄端伯厉声说:“何不刺我心!”临刑前,端伯面北遥拜,颜色不少变,焚香拜泣,壮烈而死。

  南京朝廷灭亡的时候,君子小人是泾渭分明,君子们慷慨赴死,小人们乞降求生。

  固然有合适的君主,合适的臣子,但南京朝廷为什么还是没有保存下来?

  我想用“天命”二字可谓恰当。

  若天下是群雄纷争,或许明朝可以保存,但遇到了稳扎稳打的清廷,下降的国运当然拼不过上升的国运,人心的作用是绝对的,生活在明末的人,固然心中存有“夷夏”观念,但现实的处境,历史的依据又使他们找到了苟活的理由。

  君主制度发展到明末,已经腐烂不堪,或者说当时的人对于国家概念的认识不是很绝对。他们在书上就知道北朝的魏周故事,后来的辽金故事,知道北中国曾被夷狄占领,如果他们的历史学到这里就为止了,那或许天下还能给汉人留下一半,谁知史书一翻过去,蒙元赫然尽收中国,这是一个晴天霹雳的先例,后世之人纷纷觉得中国被胡人统治又有何不可?人心发生了变化,哪里还会管明朝政权才是民族最正确的代表?

  明代之亡本应是君主体制败亡的绝笔,岂料后世的清廷反倒发扬光大!

  要怎么样才能破解明朝灭亡的难题?这个难题在260年后有了答案,君主政体变为国民领袖体制,国民个个心存国家,国家始可获救!这也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何能以绝对劣势而战胜强势日本。(风水www.azg168.cn)

  朱由崧奔命芜湖 黄得功尽忠荻港

  朱由崧(公元?—1646),南明弘光帝。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兄弟,福王朱常洵的长子。朱由崧随其父常居藩属地之洛阳。明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攻陷洛阳,福王及其子缒城而出。福王因体胖不便行走,被义军在迎恩寺搜出而杀害。朱由崧来到怀庆(今河南沁阳)避难。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崇祯皇帝将一条玉带赐与朱由崧,并袭封福王。次年正月,怀庆也危在旦夕,朱由崧逃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后又逃至淮安。

  公元1644年3月19日清晨,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虽然已没有了国君,但还有南京及南方各省的半壁江山。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就作为明朝的留都,即储留的首都。崇祯自缢的噩耗传来,众大臣在惊诧唏嘘之后,一致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应另立新君。皇位继承历来是血统至上,立嫡不立庶。崇祯殁后,太子及永定二王都陷入清军之手。依血统依嫡亲,朱由崧是最佳人选。命运就这样发生逆转,一直以为自己是鱼游釜中的福王,竟然在一夜之间福星高照,坐享其成地登上九五至尊。

  公元1644年5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在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壬寅日称帝,改年号为弘光,是为弘光帝,仍续明朝,因在江南,故史称南明。朱由崧可谓是危难天子,本应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可据历史记载,他是位昏庸腐败的皇帝,只知吃喝玩乐,尤其是沉缅女色,不理朝政。朝政大权由马士英、阮大铖把持,二人卖官鬻爵,排斥异己,以至党争激烈,而对清军南下则几无防备。

  就在朱由崧的皇帝宝座席不暇暖之时,有自称崇祯之子的人来到南京,百官审察后确认为伪太子,并斩首于午门。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宁南侯左良玉举兵于武昌,以“救太子,诛马士英”为口号,顺流而下,直逼南京。兵至九江,左良玉病故。其子左梦庚怕动摇军心,秘不发丧,继续前行。黄得功、阮大铖率军抵御。刚刚建立的新朝,一下就陷入旷日持久的内乱之中。左梦庚连克数城,池州受阻后又折军而返。至九江,左梦庚向清军投降,随之东下进攻南明。此时,清军重兵围攻扬州,兵部尚书史可法率城中军民,在外无粮草,内无援兵的困境中,足足与清兵对峙百日,终被攻破。清军在血洗扬州后,又顺势南下,直扑南京。眼看南京就要保不住了,朱由崧早已方寸大乱,带上少数宦官仓皇出逃,投奔芜湖黄得功军中,以为可以太平无事了。

  黄得功(公元?—1645),字虎山,其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是开原(属辽宁)人,又有说是安徽凤阳人。史称其“貌伟胡髯,两颐倒竖,膂力绝伦”。可谓是一魁梧狰狞,以一当十的壮汉。相传十二岁那年,母亲酿的一坛酒,他竟背着母亲悄悄地偷喝罄尽。母亲知道后,一顿痛骂,他却笑着说:“我早晚会还你这坛酒,太容易了。”后来,辽东战事起,他从军征战,在刀来戟往,乱箭飞矢的厮杀中,一人独闯敌阵,夺得二人首级,获赏银五十两。他将银两全交给母亲,乐呵呵地说:“母亲,这些钱偿还酒钱,总够了吧!”自此,他投军辽阳。在军中屡屡立功。崇祯九年(1636),由游击升至副总兵。

  据《甲申朝事小记》,黄得功“每战身自冲突,劲疾若飞,江淮人呼曰‘闯子’”。崇祯十一年(1638),率部与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因屡建军功而诏加太子太师。后又因平定河南永城叛将刘超,而功封靖南伯。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已成南明的四大重镇,四人各占一方地盘,实际已成割据一方的军阀。所不同的是,黄得功对南明王朝忠心耿耿,矢志不渝。据明史记载,马士英、阮大铖对左良玉早有戒备,“虑东林(东林党,作者注)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坂矶城为西防。”“良玉反意乃决,传檄讨马士英,自汉口达蕲州,列舟二百余里。”坂矶即荻港板子矶,由汉口上游发兵东下,荻港是必经的江上要津,在此“筑坂矶城”防范,当为守备之上策。

  朱由崧满以为在芜湖仍可花天酒地,安享富贵,怎么也没有想到清军会追到芜湖。朱由崧躲到黄得功的战船中,且战且退,退到荻港板子矶。清初著名戏曲作家孔尚任的经典戏曲剧本《桃花扇》,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短暂的由兴而亡的过程。剧本第三十四出《截矶》,就是发生在板子矶的前朝往事。笔者不妨摘其片段,以为拙作的补充。

  “谁知马、阮闻信,调了黄得功在坂矶截杀。……【三台令】(末扮黄得功戎装双鞭,领军卒上)北征南战无休,邻国萧墙尽仇。架炮指江山,打舳舻卷甲倒走。咱家黄得功,表字虎山,一腔忠愤,盖世威名,要与俺弘光皇帝,收复这万里河山。可恨两刘无肘臂之功,一左为腹心之患。今奉江防兵部尚书阮老爷兵牌,调俺驻扎坂矶,堵截左寇,这也不是当耍的。(唤介)家将田雄何在?(副净)有。(末)速使大小三军,听俺号令。(军卒排立呐喊介)”

  这场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生死厮杀,在《明史·黄得功传》中有简略的记载,黄得功与清兵战于荻港江面,双方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只听已投降清军的刘良佐在岸上大呼劝降,黄得功怒叱:“汝乃降乎!”“忽飞矢至,中其喉偏左。得功知不可为,掷刀拾所拔箭刺吭死。”中箭后,他深知自己再也不能为朝廷做些什么,断然扔掉手中的兵器,大喝一声,拔出刺入喉咙的箭矢,再用力刺入,当即倒地尽忠殉职。此时,黄得功的部将田维已将朱由崧捆绑,送与清军邀功。次年,朱由崧被杀于北京。后人赞叹黄得功的忠烈与威猛,清道光六年《繁昌县志·艺文志》收录有多首称颂的诗作,其中一首云:

  “荻港东来指赭圻,估帆亭处一鸥飞。

  大江小汊纵横入,蓼岸藤湾远近围。

  胜地不留浦客住,暮潮闲送夕阳归。黄公战处今残垒,凭眺休登板子矶。”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 从这几点看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不一般!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 许褚裸衣斗马超为啥要脱衣服呢
  ☑ 王贵出卖岳飞到底是谁指示的
  ☑ 历史上的木增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