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靖皇后

时间:2016-11-24 16:40:15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孝靖皇后是,锦衣卫指挥佥事王朝窭之女,原是明神宗皇帝生母慈宁宫皇太后李氏宫中的宫女,万历十年(1582年)以身孕封为“恭妃”,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进封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朱常洛之子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尊谥祖母王氏为“孝靖温懿敬让参天胤圣皇太后”。10月,神宗朱翊钧和孝端皇后葬入定陵,孝靖皇后也从东井平岗地迁葬定陵。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孝靖皇后吗?

孝靖皇后——明朝明神宗之皇贵妃

孝靖皇后——明朝明神宗之皇贵妃

  历史掌故:明孝靖皇后王氏

  在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出土于定陵的明朝皇后的凤冠。

  这件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覆以丝帛面料,前部饰有9条口衔珠滴的金龙,下有8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凤冠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嵌金龙珠滴三博鬓。整个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00余粒,珍珠5000余颗,以绿色为底,红色为边,缀以蓝色流云和凤凰,富丽堂皇,尽显光彩,精美至极。

  这件凤冠的主人,就是明孝靖皇后王氏。

  孝靖皇后是明万全都司左卫(今张家口怀安县左卫)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王氏的父亲王朝窭曾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是明朝的中下级军官。但是,翻开明朝的d历史,身后享有如此殊荣的孝靖皇后,其人生并非顺畅,甚或说充满了悲凉。

  万历初年,明廷为神宗皇帝大婚,在民间大范围选美。当时,13岁的王氏顺利过关被选入了宫廷,但未能进入前三名。入选的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立为皇后(孝端皇后),另两位分别是刘昭妃(宣懿太妃)和杨宜妃。按规矩,落选女子的一部分被遣返回乡,另一部分条件较为出色的则成为宫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氏于万历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被分配到慈宁宫,成为了侍奉神宗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的一名宫女。

  历史往往会在某一件事情上发生转折。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的某一天,十八岁的神宗来到慈宁宫向母亲问安。当时,神宗要水洗手,而此时为他端来水的恰巧就是十六岁的王氏,于是,明神宗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王氏。不久,王氏即被明神宗"私幸之",怀了身孕。按宫廷惯例,皇帝临幸宫女,必然2要给赏赐,皇宫中负责文书房的太监还要记下日期和赏赐的东西以作将来的证物。当时,神宗因对此事有所避忌,所以周围的人也不大提起。事后的某天,明神宗陪太后饮宴,谈及王氏怀孕之事,明神宗居然想回避。李太后遂让人取来宫内的起居注给他看,并且好言劝说神宗:“我已经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将来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至于是谁生的,就不必计较了。”见母亲坚持,明神宗只得勉强将王氏封为了才人。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十一日,王氏生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几个月后,王氏被册封为恭妃。后来,受明神宗宠爱的郑氏也生下第三子,而被封为贵妃。皇三子的出生,使得朝廷对立太子之事,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有些大臣怕神宗因宠爱郑贵妃,会废长立幼,因此上奏请求早立太子;而一批揣摸神宗意思的朋党却极力从中阻挠。于是,朝中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立储之争。维护礼法的廷臣言官坚持要把朱常洛立为太子,使得神宗对这些人非常反感,因此很多上疏的大臣遭到贬斥。当时,唯一能左右神宗的李太后也支持立长,然而,明神宗却借口皇后还年轻,以很可能生出嫡子为由,将立太子之事一拖再拖。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二月初七,王氏又生下明神宗第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然而,也许此女生来命薄,年仅4岁便不幸夭折。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明神宗等了十年的嫡皇子仍然没有动静,而此时,朱常洛己经十一岁,却还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于是,大臣们又上疏奏请对朱常洛按太子预教六法配备一整套东宫官属,教他学习为君之道。,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朱常洛举行了预教典礼,其一切仪注都跟东宫讲学一样。对此,王氏母子非常高兴,朱常洛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也十分珍惜。然而,朱常洛上学后,明神宗对其既无礼又严苛。按照惯例皇子的“给筵”、“日讲”以一天上午9点到11点开始,如遇天气过冷或过热,即传免。但朱常洛则每天必须四点钟就开始上课,无论酷暑严寒均不得停讲,天寒地冻时,明神宗常常故意不传赐暖耳、烤火炉等用具,所以,身为母亲的王恭妃十分伤心,但懂事的朱常洛从不作声,默默地忍受着。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尽管明神宗对王氏母子百般看不上眼,但在母亲李太后的压力下,还是将长子朱常洛立为皇太子。而作为太子生母的恭妃王氏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一月,朱常洛的选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王氏因有了孙子分外高兴,神宗得知后,反应却十分淡漠,但还是因为长孙的出生,册封王氏为皇贵妃,但其凄凉的处境却未得到丝毫改善,后来还被贬入冷宫,不得与儿子见面。到了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九月,王氏病重,太子朱常洛请示明神宗后,前去探望母亲。当时,王氏所住的宫室正门还锁着,打开锁才能进去。此时的王贵妃,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她摸着太子的衣服哭着说:“儿子已经长的这么大了,我死去还有什么可遗憾。”不久,王贵妃去世,时年47岁。大学士叶向高请奏:“皇太子的母亲去世,葬礼以隆重为好。”明神宗听了他的话,不作回答。叶向高再次请奏,明神宗才同意。后为王贵妃上谥号为“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葬于天寿山。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三十九岁的朱常洛终于继位,这便是明光宗了。然而,明光宗在位仅一月,还未及追尊母亲王氏便离奇死去。后来,还是光宗之子明熹宗即位后,才追封祖母为“孝靖皇太后”,并以皇后之礼将其改葬于定陵。

  值得一提的是,神宗驾崩前,曾遗诏将郑贵妃进封为皇后,以便日后葬入陵内。但事与愿违,郑贵妃并未进封皇后,死后自然也未能入陵。相反,一生饱受摧残和迫害的宫女王氏,最终却以皇后的身份和地位葬入定陵,享受了身后的殊荣。在这里,关于生前身后事,历史可能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倒是当事的几个人所万万没有料到的。

  王氏万历的孝靖皇后

  孝靖皇太后王氏 (1566年—1603年),明万全都司左卫(今张家口怀安县左卫)人。《明史》有传。

  王氏的父亲王天瑞是锦衣卫百户,王氏13岁时被选入宫,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万历帝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这就是后来的明光宗皇帝。

  本该母以子贵,可万历皇帝不给王氏皇后名分,仅封其为“才人”、“恭妃”,而且,将她长期打入冷宫,不能与儿子见面。万历皇帝对另一妃子郑氏却十分宠爱,封她为皇贵妃,还写下密诏,准备把她生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

  在立皇储的问题上,朝廷出现了长达20年的明争暗斗。以李太后为首的朝廷重臣坚持祖制立长不立幼的伦理,意决王氏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万历帝和郑妃家族一派,用感情代替伦理祖训,反对立皇长子。朱常洛年近20岁还未被立为皇太子,王氏积忧成疾,最后双目失明。

  李太后对万历帝迟迟未册立太子十分着急。一次,她质问万历帝说:“朝臣屡请立储,你为什么不立皇长子呢?”万历帝说:“因为她母亲是一个宫女,名分贫贱,不便册立。”李太后严肃地说:“你不要忘记,我生你的时候也是一个宫女,你也是一个宫女的儿子。”万历帝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不得不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对恭妃王氏仍不加封。据说,这时候,郑氏将册封其子为皇太子的圣旨宝匣搬出来,虽然宝匣保管很好,不巧打开册封皇储的圣旨,蠹虫偏偏把她儿子朱常洵的“洵”字吞蚀掉了,郑氏立子为储的美梦成为一枕黄粱。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朱常洛的妃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朱由校,就是后来的明熹宗皇帝。万历帝不得不加封王氏为皇贵妃。但王贵妃仍住在幽宫,与其儿孙虽近在咫尺,却难见一面,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危在旦夕。皇太子得知生母病重的消息后,跪请父皇恩准,看望了生身母亲。王氏被打入幽宫20年,死时年仅37岁。

  万历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承帝位,但由于他体质太差,登帝位不足一个月就逝世了。接着,皇太孙朱由校继帝位,就是后来的天启皇帝,他重办了其皇祖母的丧事,将王氏随万历帝葬入十三陵地宫,并正式封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

  现在,十三陵中惟一挖掘了地宫的陵墓———定陵,就是万历与孝靖皇后王氏和另一孝端皇后王氏的合葬陵。据考古人员介绍,打开孝靖皇后的棺木时, 里面装满了织锦、金、银、玉等殉葬品。似乎不是盛放尸体的棺木,倒是一个珍宝仓库,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价值连城的宝器,构成了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这也许是后人对这个悲惨女人的一种补偿和慰藉。(风水www.azg168.cn)

  从左卫王家女到明万历孝靖王皇后

  在定陵的地宫内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棺椁两旁各摆放着一副棺椁,一个是孝端王皇后,一个是孝靖王皇后。

  孝靖王皇后王氏(1565-1611),宣府都司左卫人(原属宣化,现属怀安县)。虽为明神宗之皇贵妃,明光宗、云梦公主朱轩嫄的生母,却命运多舛。

  王氏出身于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王朝窭,从小练功习武,十八岁考中武举,在朝中任锦衣卫百户授明威将军指挥佥事。娶妻葛氏,封为太恭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王家生下一女,起名淑蓉。隆庆二年,王淑蓉3岁时,家从怀安左卫迁到京城。王淑蓉从小聪明伶俐,天生丽质。万历初年,朝廷为明神宗皇帝大婚,在民间大范围选美,13岁的王淑蓉顺利通过前几关选美入宫。于万历六年分配到慈宁宫,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三年后,16岁的王淑蓉偶然被皇帝遇见,“私幸之”,事后赏给她一付头面(首饰)。王宫女因此怀了身孕,但不敢明言,后因身形变化被李太后看破。

  按照明朝宫廷规矩,太后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皇帝当时日期,神宗承认其事。不过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是谁生的,不必计较,你可以加封她”。王淑蓉因此进封为恭妃。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王恭妃生了个男孩,这就是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万历十二年七月,又生下皇四女朱轩嫄(四岁病故)。

  王恭妃先后生一子一女,却并不受宠,最受宠的是郑淑嫔。万历十四年正月,郑氏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进封郑氏为皇贵妃。这样,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引出了麻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长子,自然也应是皇太子。群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可是神宗不喜欢王氏母子,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问题迟迟不能进行。

  这样,围绕皇太子的册立问题,在明朝的历史上发生了长达15年的夺嫡风波,斗争暗流汹涌。

  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舆论纷纷,不得已亲自出面干预,质问神宗为什么还不立朱常洛为太子。内外交困之下,神宗迫不得已于万历二十九年立已经年满19岁的朱常洛为皇太子。

  在这15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每当郑贵妃提到王恭妃时,总是称其为“老妈妈”,暗行讽刺,甚至当着皇帝的面也如此。到万历二十一年二月,神宗才在大臣们的一再请求下,允许已经13岁的皇长子读书,而且没过多久就长期辍读。

  通过考古发掘,出自王淑蓉棺椁内一把银壶,壶底刻铭文一周 “大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制”,可见这是王淑蓉被封为恭妃的当年一直用到去世时的实物。30多年来她从宫女成为妃子再成为皇贵妃,又是未来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却没有多大变化。此壶没有任何装饰,不仅比不上妃嫔墓出土的器物,甚至还没有民间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椁内的镀金银盘,也满是破洞和缺口。

  不过作为母亲,王恭妃很疼爱自己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13岁母子还一同起卧。朱常洛赖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关照调护,终得以平安长大成人。

  儿子当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头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

  直到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日后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儿子、神宗有了孙子,而且朝臣们多年来的谏言力争,民间也议论纷纭,神宗才借着给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氏晋封为贵妃、皇贵妃。

  王淑蓉成为皇贵妃,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因为皇帝的冷落,凄惨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改变,有名无实,始终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在她身患重病时,神宗也没有去看望过她。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王贵妃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神宗同意了。但是当太子心急火燎赶到母亲居所时,景阳宫依然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临终时,王氏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她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百感交集:“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憾!”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不久,王贵妃就病发而死,终年四十六岁。

  《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也记载了王贵妃死前的情景。而《先拨志始》根据外戚王升的叙述所记载的情形,则更为凄惨:临终前,母子见面本欲有话说,但王氏察觉到屋外有人,低声提醒道:“郑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气而死,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不敢说话。

  王贵妃死后,神宗并不把她的丧事放在心上。但大臣们不服。首辅沈一贯、大学士叶向高数次上折,神宗一再拖延。最后还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贵妃的礼仪办理了。

  王氏葬在明十三陵陵区内东井左侧的平冈地,谥“温肃端靖纯懿皇贵妃”。

  万历四十八年(1620 )八月,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登位当了皇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后。不料,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在 “红丸案”中不明不白的死去,他死后宫廷又发生了“移宫案”,因此直到王氏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才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为孝靖皇太后,又从东井把棺椁迁来,与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宫内。全谥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还补充了三箱随葬品,其中,一箱放孝靖后的木制谥册和谥宝,一箱放三龙二凤冠一顶,以及玉带、玉佩、玉谷圭、金垒丝珍珠霞帔,金香熏等物,另一箱放十二龙九凤冠一顶,神主祀祭于奉慈殿。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什么八字是皇后命
  ☑ 什么样的命格是皇后命
  ☑ 揭秘末代皇后婉容的一生
  ☑ 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最后的结局
  ☑ 汉景帝刘启的皇后是谁
  ☑ 咸丰皇帝的皇后是慈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