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时间:2017-05-16 17:00:17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中蜀汉的丞相,也是刘备所信任之人,对于诸葛亮,第一个的评价就是足智多谋,能够料事如神,而对于自己的国家有着道德的力量而代表着起来,但是人是没有完美的,所以诸葛亮最大的缺点就是在用人才中过于谨慎,而导致了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一起来看看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到底如何吧。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具备哪些性格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在三国中,诸葛从无到有从生到死都几乎以神的身份存在,在罗贯中笔下,整个三国里,诸葛是权衡了三国势力的神灯,如果没有他似乎周瑜都不会决定北抗曹操,没有他,几乎从曹操统一北方后就没故事可写了。 不过神的身份没有改变历史,这也就不可避免的显出了一些诸葛的人性一面。 从整体来讲,诸葛是一个冷静沉着的人,从三顾茅庐时虽期待名主却又不失气度,既考验了刘备又体现了他冷静思考眼前一切的一面,又在面对曹操大军逼近的时候,劝东吴抗曹,争夺荆州九郡,坐怀不乱退魏五路大军等故事中,冷静的让任何人都比不来。 另外他是一个很会捉人心思,很能了解别人的性格,像对关羽的性格,张飞的性格,周瑜,鲁肃,司马懿等都被他抓心思抓得一愣一愣的,所以他会百战百胜。 但他又有缺点,比如对蜀国的人才运用上的过度谨慎,导致蜀国人才断层以至亡国。

  诸葛亮性格走向不平凡人生
  说起诸葛亮的性格,但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会有一个印象:潇洒自若、临危不乱,因为他总能未卜先知、化险为夷,而且他几乎是从头笑到尾的,“笑曰”、“冷笑”……诸多带“笑”的字眼屡见不鲜,更不用说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了,总之那形象,一个字:帅!
  可略微了解点历史的人又会觉得,真实的诸葛亮似乎没有想像中那么风流倜傥、挥洒自如,因为人们记住的是“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诗句,脑子里浮现的是诸葛废寝忘食、汗流终日的工作狂形象,感慨的是他“志决身歼军务劳”的悲剧结局。于是人们又会产生另一个印象:诸葛亮谨小慎微、老成持重、一板一眼、不苟言笑。
  其实这两种印象都走了极端。
  那么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性格呢?他随和吗?他严厉吗?他风趣吗?我们不禁想要了解。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诸葛亮的命运从而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呢?
  从他童年说起吧。
  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是出生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还是出生在朝不保夕的动乱时节,是出生在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还是出生在食不果腹的贫贱之门,这不是你能决定的。诸葛亮也不例外。很不幸,诸葛亮生在了乱世。他出生时,东汉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然而他又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足的官宦人家,所以起码可以保证足衣足食,而且有书读,这在乱世已是难得。
  诸葛亮的父亲做过官,祖父也做过官,官都不算大,虽不及“四世三公”,也算是官宦世家了。而且他祖父诸葛丰为官执法严正、刚直不阿,敢和皇帝叫板,也因此被罢黜。这种性格也显然遗传到了诸葛亮身上。
  诸葛亮兄弟姐妹有五个。他有一个哥哥(瑾)、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均),他排行倒数第二,比较小,所以从小应该很受哥哥姐姐的关爱。再加上出身书香门第,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定很重视,我猜他们很小的时候大概就已经捧起书本学习了吧。
  黄巾起义时诸葛亮才三、四岁(刘备、曹操他们发迹时诸葛亮还是个穿着开裆裤的孩子,哎,他太小了~),他家乡琅岈郡(属徐州)在陶谦的领导下很快平乱;后来的董卓之乱由于陶谦力保中立也没受太大波及,所以当时不少人“流移东迁、多依徐土”。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一是由于年纪小,有着孩子特有的天真浪漫;二是生活还比较安定、富足,所以我觉得童年的诸葛亮应该是比较幸福快乐的,至少在他父亲去世之前是这样的。
  然而好景不长,九岁时他母亲去世,三年后父亲去世,几个孩子成了孤儿。后母无法抚养他们,所以全靠叔叔诸葛玄接济。但是后母和叔叔对自己再好也比不上亲生父母的,遭此巨大变故,相信小诸葛亮的心境也起了很大变化,人也骤然懂事了许多,这也应该是他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灾难接踵而至。丧失双亲后不久,他的家乡也陷入战火。公元193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兴兵攻打徐州,于是和陶谦展开恶战,整个徐州变成人间炼狱,有的地方甚至“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这种情况下,诸葛玄不得不想办法离乡避祸了。正好他被袁术任命为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郡守,于是他带着几个孩子南下赴任。诸葛亮从此离开家乡——再也没有回去过。(后来邓艾谴使利诱诸葛瞻说倘若投降就表他回山东老家做琅岈王,可诸葛瞻大怒,不从,与子战死,这是后话。)
  从山东到江西一路上,可能是诸葛亮真正体会到何谓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开始。因为十几岁的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百姓的疾苦,这一幕幕凄凉的人间惨剧一定给了诸葛亮不小的震撼,也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可没多久,朝廷又新命了豫章郡守,诸葛玄名不正言不顺,只好匆匆撤离,于是便带着几个孩子去荆州投奔了刘表(此时诸葛瑾和继母去了江东),总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从山东到江西,再从江西到湖北,山一程水一程,展转半个中国,一路历尽艰险,想必年少的诸葛亮也受了不少磨练,长了不少见识,也更坚定了他的人生理想,那就是:一定能够要练就本事,在乱世有所作为。这时候诸葛亮有没有匡复汉室的理想我不敢肯定,但是他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思是有的,希望自己尽快安定下来继续学业的心思是有的。
  可是灾难还没了,不久诸葛玄也去世了,这下几个孩子彻底成了孤儿(此时大姐已嫁)。应该说刘表担负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诸葛亮身上毕竟有着祖辈遗传下来的骨气,有着山东汉子特有的志气,他毅然决定不依靠接济,带着姐弟独立生活(此时哥哥不在身边,他上有一姐下有一弟,自己既是兄长又是儿子,所以应该是家里说了算的,这个决定我觉得应该是他下的)。于是诸葛亮便开始了他半耕半读、自力更生的隆中生涯,直到出山。这一年,诸葛亮只有十六、七岁,少年一个。然而乱世就是乱世,孤儿就是孤儿,诸葛亮从父亲去世,在躲避战乱中,在颠沛流离中,在寄人篱下中长到了十七岁,他没有做一个快乐少年郎的机会,残酷的现实迫使他过早地成熟了。
  为什么花大篇幅来叙述诸葛亮的青少年时代呢?因为这是他人生观和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段。处在青春期的他,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他的一生;他在这一时段的所见所闻所历,也势必对他日后的言行及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接下来是十年的躬耕生活。这十年间,可以说是他性格趋于稳定、思想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早年生活的苦难,使得诸葛亮过早地成熟是肯定的。而且由于自幼良好的家教,使得他注重礼节、言行得体且举止优雅(〈三国志〉记载孙权对诸葛亮颇有好感的一个原因就是“睹亮奇雅”,所以“甚敬重之”)。 而且他还具有山东人特有的个性: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见〈史记之货殖列传〉,意思是:思虑周密,好作议论,行事稳重不妄动)。所以用“少年老成“来形容诸葛亮很贴切。 同时躬耕生活又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也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设想一个下地种田的人,肯定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起码锄头坏了自己会修),所以他后来造木牛、流马和连弩的本事也应该是在这时候练就的吧,他对事亲历亲为的作风想必也是这时候养成的吧;而且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发挥(陈寿说他长于巧思,就是具有科学头脑)。因此我觉得诸葛亮的“逸群之才、英霸之器”,除了他天资聪颖、气质过人之外,和他过早的独立也是有关系的。设想他若是在父母庇护下平静地长大,也许很多潜能就得不到完整的激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乱世造就了诸葛亮,是苦难造就了诸葛亮,无论是在才华上,还是在性格上。
  那么除了上述这些,诸葛亮还具备哪些性格特征呢?我们可以从《三国志》的只言片语中来挖掘。
  举裴松之引《魏略》记载为例: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这个“独”字可谓传神。建安初年,他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小小年纪却如此特立独行。虽然他个性上谨小慎微,读书的方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求咬文嚼字、寻章摘句,只求实用,理解精髓就够了,这也充分体现出他“务实”的性格。诸葛亮的“务实”精神是人所共知的。因为他务实,所以写文章也好,行事也好,往往不搞花架子,只求实效。也因此有人评价他文章缺乏文采。正因为他务实,所以也喜欢务实的人。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蒋琬投刘备后只被任命当了个县长,于是他和当年庞统一样终日饮酒沉醉不理政事,刘备知道后要重罚他,诸葛亮得知后立刻劝说道:“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好个“不以修饰为先”!诸葛亮喜欢干实事的人,不喜欢搞形式主义装点门面,这个特点从年轻时便张显出来。
  同是上面这条引言,我们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另一个特点:自信。他这几个朋友中年纪最小的就是徐庶了,但都要比诸葛亮大十五、六岁,更不用说司马徽和庞德公这样老爷子辈儿的了。事实上,据史料显示,诸葛亮在荆襄一带结交的朋友都是比自己年长很多岁的长者,但诸葛亮和他们在一起研究学问、讨论问题、畅谈理想却丝毫也不感到拘束和自卑,而且在他心里,早就认为自己今后在仕途上会比他们都强(只不过怕说出来贬低朋友,他“笑而不言”罢了),可见诸葛亮内心对自己颇具自信。
  也正因为这种自信,加上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又使得诸葛亮的性格中平添了几分高傲。徐庶不是对刘备说过吗?诸葛亮不可屈就,须得主公亲自去请。徐庶何以这么说?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好朋友,他了解诸葛亮的个性,他清楚诸葛亮虽然谦逊有礼颇知分寸,但内心也是有几分清高的,关键时刻也是要摆摆架子的。这无可厚非,读书人嘛,多少有些“傲骨”的,只有没“傲气”就行了。
  说到诸葛亮与徐庶深厚的友情,我又想到了他身上另一个特点:侠义。很陌生吧?诸葛亮又不是走江湖的好汉。其实了解一个人,可以观察他的朋友,“人以群分”嘛。徐庶何许人?早年任侠好剑,为人打抱不平杀了人被抓去差点杀掉,又被他几个哥们儿给救了幸得不死。后来弃武从文。徐庶是个仗义而直爽的人。他到荆州后便和诸葛亮结为挚友,“特相善”。设想如果不是性情志趣相投,他们怎么可能成为朋友呢?可见诸葛亮也有其侠义的一面,而且他的侠义不仅仅是任侠好义打抱不平,而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尚节操,是一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事实上,诸葛亮同徐庶一样,同样非常直爽和坦诚。他在隆中时,每自比管仲、乐毅,常常这样说,搞得人家都不相信他。设想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儿,常以管、乐自比无异于现在某个初中生老说自己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和霍金,人家大都会认为他讲大话。可诸葛亮似乎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把自己宏伟的志向藏着掖着,而是坦然地讲出来,可见其坦率。
  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诸葛亮的坦诚直率。诸葛亮功勋昭著,李严便劝他加九锡(可能是讨好,可能是试探),但诸葛亮不含糊,立马写信回绝了他,信中表示,倒不是九锡有什么高不可攀,而是我现在还没让咱们皇上还于旧都,大业都还没完成,倘若北伐成功了,汉室匡复了,到时候别说九锡,十锡我也可以接受!足见诸葛亮毫不矫饰的坦诚和内心宏大的器量!
  事实上诸葛亮不止器量大,为人也很宽容,且善于体恤别人。
  有关诸葛亮为人宽容的例子就太多了。比较典型的就是他罢黜李严而重用其子李丰的事情了。诸葛亮执法严明、不寻私情、“惜赦”,所以当时很多人批评他缺乏人情,但是他的回答是:治世应以大德,不以小惠,常常赦免对治国没有好处。不过严刑后面,他也很公正,所以在罢免李严后依然重用他儿子。他认为“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戳无辜”,诸葛亮其人,严厉中有着宽容;诸葛亮执法,罚与教合二为一,难怪被他惩罚过的人无不心服口服,也难怪陈寿赞他执政的结果是: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诸葛亮善于体恤人的事例就更多了。最有趣的就是给关羽作思想工作那次了。马超归顺刘备后很快就得到了很高的地位,所以一向骄傲自负的关羽受不了了,于是写信问诸葛亮,我和马超比怎么样?诸葛亮当然知道关羽的毛病,如果不顺着他关羽只会更加心理不平衡,如果太顺着他又会增长关羽的骄傲,所以他的信写得很有分寸:孟起兼姿文武,雄烈过人,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然未及髯之超伦逸群也。既安抚了关羽,又没有贬低马超。(不过我看效果依然不佳,因为关羽看了还是高兴惨了,还到处展览,不过诸葛亮这番用心可谓良苦,他也真够累的,又要操劳国事还要处处照顾同僚的情绪~)正因为诸葛亮善于体贴人,所以往往很容易和同僚处好关系,也得到大家的尊敬。
  《三国志》裴注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谯周这个人大概是长得很古怪,他第一次去丞相府见诸葛亮时,诸葛亮周围的人都笑了,大概是笑得太不像话,所以谯周出去后,有关人员就对诸葛亮说,刚才是谁谁谁笑了的,一定得揪出来重罚他们!诸葛亮却表示:算了吧,我都忍不住要发笑,何况其他人呢?(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轻轻一句话,就一笔勾销了,宽容且幽默。我每每读书到次处都会会心一笑,心想诸葛丞相当时努力憋住笑的神情一定很可爱吧!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小故事,说是:恒温征蜀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孔明时代的小吏,年已逾百。桓温问道:诸葛丞相今与谁比?小吏淡淡答道: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不见其比。作者评价说:孔明行事便是如此,不说惊天动地之言,不作离奇乖张之事,但却如同每天呼吸的空气,每天要喝的水,平时感觉不到,只有离开了,才知道最好的只是事事合理。
  我于是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人活着,大家都不觉得什么,可一旦失去,就觉得失了主心骨似的,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人活着,大家都觉得不错,可死后也没觉得少了什么,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俗人,顶多是个老好人罢了。
  诸葛亮便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生前赢得无数人的尊敬,死后赚得无数人的眼泪,以至于若干年后的百岁小吏依然惦记着他的好,以至于一千八百年后的人们依然对他念念不忘、唏嘘不已。人活到这个份上,即使是生前壮志难酬,死后泉下有知,也不必遗憾了。
  我又想起福楼拜说过的一句话:杰作就像大动物一样,它们有着平静的外表。还有苏轼说过的一句话: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想想诸葛亮,这些话值得玩味。
  回望我全篇细数的这些关于诸葛亮或谦逊或谨慎或坦诚或自信或宽容或幽默或低调的种种性格,哪一样不是如同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呼吸的空气一样稀松平常、普普通通呢?但是这些个性都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不那么简单了,如果你能做到,不说你能成为孔明第二,起码你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怎么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属虎女人的性格特点及脾气如何
  ☑ 细数水瓶座女生性格特点真正的个性
  ☑ 水瓶座的女生性格特点有什么
  ☑ 属鼠男人的性格特点及脾气如何
  ☑ 金牛座的人具有的4个性格特点是什么
  ☑ 深度解析狮子座的女生有哪些性格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