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

时间:2016-09-17 15:45:35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中医是我国古老第一种医术,虽然在如今的这个发达的生活中,西医似乎是主流,但中医也是人们非常信丰第一种医术,而中医养生也会人们希望议论的话题;那么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

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

  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有哪些

  【感冒问诊6要点】感冒问诊要告诉6要点:1、有没有受风寒,如吹空调等。2、流的是清鼻涕、黄鼻涕还是青黄相兼。3、现在发热没有,几天了,多少度。4、大便困难不困难。5、咳嗽有没有痰,痰是黄痰是白痰。6、嗓子疼不疼,红不红。

  【腹泻问诊6要】腹泻问诊要告诉6点:1、大便的颜色是黄褐色的,还是一般正常颜色或者是发黑色。2、大便的量是多还是少。3、大便的次数是一天几次或者几天一次。4、肛门的颜色红不红。5、泄泻时有没有泡沫。6、大便有没有臭味儿,若有臭味儿的话是臭鸡蛋味儿的还是很臭很臭的。

  【清胃经的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比如用小儿口疮,晨起时口臭、或者有异味,容易伤食,等都可以用本穴位治疗。可以配合清脾经,补肾经,揉涌泉穴等穴位应用。

  【上火便秘,清热养阴】孩子从小容易上火,容易急躁脾气大,经常便秘,还不爱吃饭,对此需要用清热养阴法。清热如用清心经、清肝经各100到300次,养阴如用揉涌泉,揉太溪穴各3到5分钟。【小儿推拿一般只推左手】关于给宝宝推拿时推哪只手,古代有多种观点,但是近代医家在做小儿推拿时,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上只推左手。当然也可以选取双侧穴位,效果会更好一些。其他部位的穴位一般可取双侧。

  【方向不同疗效差异的板门】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滞引起的泄泻,多与推大肠、推脾经等合用。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用于胃气受伤,失于和降所致呕吐,多与推脾经、推天柱骨、分腹阴阳、运八卦等合用。

  【不看症状看虚实】补肺经和清肺经用的时候主要看病证的虚实。例如咳嗽无力,咳嗽日久了多是肺气虚,那么用补肺经。若是新病感冒、咳嗽,咳嗽有力多是实证要用清肺经。其他手法和穴位应用的时候一律如此,不看症状看虚实。

  【胸背部常擦能宽胸理气】在孩子胸部,背部多用擦法擦一擦,可以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能够治疗咳嗽、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尤其对慢性支气管和肺气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

  【捏脊调理脏腑气血】捏脊主要捏脊柱督脉,以及后背的膀胱经。后背的膀胱经有诸多的背俞穴,五脏六腑各有背俞穴在膀胱经上。捏脊就能按摩这些穴位,进而调理脏腑气血。脊柱上的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总督人身的阳气,并且身体上的阳经都与督脉相通,因此捏脊可以调整人体的经脉气血。

  【久咳试试艾灸法】若是孩子久咳,也有可能是风寒留恋未去,需要用温肺法。可以用艾条在风门和肺俞穴上艾灸。如《行针指要歌》曰:“或针气,膻中穴分明记;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天枢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可以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痢疾、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也可以治疗由于胃肠燥热引起的食积、腹胀大便秘结等症。

  【天枢穴介绍】天枢在肚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阳明胃经。【操作】 医者用食、中指端按揉之,称揉天枢。【次数】 揉3~5分钟。【作用】 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痰止嗽。【主治】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

  【偶然恶哭不止试试此法】《秘传推拿妙诀》:“凡遇小儿不能言者,若遇偶然恶哭不止,即是肚痛,将一人把小儿置膝间,医人对面将两手搂抱其肚腹,着力久久揉之,如搓揉衣服状,又用手掌摩揉其脐,左右旋转数百余回,每转三十六,愈多愈效。

  【什么是小儿盗汗?】所谓盗,就是偷盗之意。偷盗有个特点就是你不知不觉。那么盗汗也是如此,当你在睡觉的时候汗出来了,但是当你醒来的时候,汗又自止住了,所以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盗汗可以用二马穴。

  【咳嗽有痰,试试分推法】有些宝宝咳嗽时候有痰,有痰又吐不出来。怎么样给他化痰呢,不妨试试胸部分推法。宝宝平放在床上,两手轻轻放在胸部,然后从上向下,从中间向两边分推。如此反复二十到五十次即可。每天两次。

  【给宝宝艾灸防止烫伤的技巧】例如腹泻、受寒等可以用宝宝艾灸,当然艾灸时防止烫伤宝宝也有技巧。方法是用手指放在穴位的两侧,然后艾灸穴位,这样艾灸的温度妈妈就可以知道。若是太烫了,就稍远一点。不热,也可以靠近一点,迅速的调整距离。

  【孩子面色黄,多是脾胃虚】脾胃虚寒首先见于面色,多见面色萎黄或者偏白,困倦无力,不想吃饭,即使吃也只吃一点就感觉饱了,腹部看起来饱满,但是按着感觉很软并且喜欢被按着,或者有大便稀薄,或者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口唇与舌头(质)淡白。

  【丁桂儿脐贴妙用止咳嗽】丁桂儿脐贴活用也可以治疗咳嗽,尤其是孩子半夜里咳嗽。这时候可以用丁桂儿脐贴往脚心涌泉穴里一贴,然后在大椎再放贴一个。过了一个晚上,孩子就会好很多了。

  【便秘的两种情况】一为习惯性便秘。与体质有关,如阴虚体质多有血燥,阳虚体质多有气血虚弱。二为一时性便秘。其原因多余饮食、起居情绪等的失调有关。例如饮食内伤,过食辛辣,每每导致肠见津液匮乏而大便不行。或生活不规律,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

  【伤湿止痛膏妙用治腹泻】相信许多家庭都有伤湿止痛膏。那么用伤湿止痛膏也可以治疗泄泻。方法是:伤湿止痛膏1贴(或用麝香虎骨膏)贴脐部,12~24小时更换1次。用于湿气重,热像不明显的腹泻。

  【脏腑不足,易导致疾病】小儿抵抗力差,易于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功能薄弱,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中主要的是肺、肾脾胃的功能不足。肺气不足,常常感冒咳嗽。脾胃不足常常积食。肾气不足常常发育迟缓。

  【肾顶穴的临床应用】肾顶穴为止汗要穴。对孩子的自汗、盗汗、大汗淋漓者有良效,若是手心脚心发热的阴虚盗汗,可以配合揉二马;对白天活动后汗出过多的气虚自汗,可以配补脾经、补肺经等手法。

  【汗出过多用肾顶】肾顶穴在小指顶端。【操作】医者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肾顶。【次数】 揉100~500次。【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主治】 自汗、盗汗、解颅等。(风水www.azg168.cn)

  有关中医理疗养生的小知识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这样,可以让你多神奇的中药有着清晰地把握。尽管中药有几百种之多,但是,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推荐阅读:中医女性养生保健大全

  中医理疗养生的十大小知识

  一、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二、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三、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四、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春季应该多吃甜味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等。

  五、多吃甜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 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等。

  六、多喝水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

  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若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升发,疏散淤滞。

  七、多吃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 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春季应该少吃酸味食物、寒凉食物、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八、少吃酸

  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

  少吃油腻刺激食物: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九、少吃寒凉食物

  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如冰淇淋、冷饮等,否则,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十、少吃油腻刺激食物

  冬季的膏粱厚味到春天应转变为清温平淡。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推荐阅读:中医养生有什么方法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美容养生馆名字大全 怎么给美容养生馆起名字
  ☑ 最适合属马人的养生方法 属马朋友一定要知道
  ☑ 春分养生要注意什么?2019年春分日子好吗?
  ☑ 2019年春分会出现回南天吗?春分养生有何注意事项?
  ☑ 春季吃什么蔬菜最好养生
  ☑ 春天养生知识大全 春分时期养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