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时间:2017-01-12 17:09:37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养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注意的事情,因为养生是为了身体更加健康,养生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如此看来你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养生呢?那么中医养生理论与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养生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立春中医养生的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立春节气谈养生

  朋友们,立春了,这是一年里面,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正所谓是万象更新啊。

  今天就聊聊立春吧,立春,历书记载是“斗指东北”,古代的时候,人们通过劳动发现,一年里面的气候变化,居然是有规律的,于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就可以发现时间的变化,当斗柄指向东北的时候,立春节气就来到了。

  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些节气等是老百姓总结的,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如此周密的天文观测,绝对不是老百姓自己能总结出来的,应该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勘测的结果,比如那天太阳到北回归线了,这应该是当时政府才能有力量组织勘测的,所以,寻找这些勘测遗迹,应该是一个工作线索吧。

  这让我想起,古代很多著作的名字命名为君王,比如《黄帝内经》,是不是也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这事儿和黄帝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里面是否隐喻了这是君王组织下编写的呢?

  不管是谁总结出来的,总之,我们在生活中体会,节气是非常的合理的,我们经常感叹,每到一个节气,天气真的发生明显的变化了。

  立春,顾名思义,“立”是开始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就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我们的古人,认为大自然中的阴阳是交互变化的,我们要想健康,就要顺应这种阴阳变化,在春天里面,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太阳光也越来越足,阳气开始生发,到了秋天,白天开始越来越短,天气变得寒冷,阳气开始收藏,这是一年里面的阴阳变化,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立春这个时候,对气候感觉明显的,应该是南方,真正意义上进入春季的,应该是华南,但是,我们全国都会有所感觉,比如晚上六点天还没黑,这是我在北京的感觉。

  所以,养生就不能一刀切,不能华南华北一样,那就出问题了,所以我谈谈总的原则吧。

  首先,春季对应肝,所以,这个时候开始注意这方面问题了,这几天,我体会明显的是,阴虚的人开始出现各种病症了,比如很多人口腔溃疡突然出现,这是阴虚虚火上炎,或者是虚阳浮越,这种阴虚的人,阴液不足,所以在春天会比较难过,叶天士所谓能冬不能夏是也,古代医生诊病很重视这个,他们会根据节气判断一个人的病情转归。此时肝气要生发,如果树木要生长,但是阴液不足,就是没有水了,那么树木就会出问题的。

  尤其是在老年人,需要事先预防,有此类征兆的,要服用些滋阴的方子。

  除了药物,我介绍一个食疗的方子:生地九克、制何首乌九克、猪脊骨一节。这三种食料在一起熬汤,喝汤吃肉,尽量少放花椒等调料,只放一点盐即可,一周可以用两次,适应的人群,阴虚者,一般以舌红,苔薄,脉细数为标准,这是阴虚的舌脉,如果同时总是口干,口渴,心烦,手脚心热(有的夏天热,冬天凉)更可以判断。

  这个食疗汤大冷的天不要用,等天气温暖了,觉得自己的汗开始多了,就可以用了。

  另外,不用长期吃,和做菜一样,想起来吃一两次就可以了。

  这个生地和制首乌是我经常用的对药,生地主要滋养肾阴,制首乌滋养肝阴,两者肝肾同治,我在开方子的时候,每遇到阴虚者,或者担心药物会伤阴的,都会加入这两味药。

  有的时候,我在转方的时候,看到患者舌头变红了,虽然患者说没有任何症状,但是我会立刻加入这两味药,结果马上病情就好转。

  有人问,不是春天阳气生发吗?为什么会使用滋阴的药物呢?

  这就是中国人的阴阳互生的理论了,阳气怎么生发啊?那是要阴气做后盾的,阴如果不足,阳气就会出问题,如同汽油不足,火燃烧的时间一定短一样,所以这是中国人的思想奥妙,越体会越有道理。

  春天的时候,天气虽然变化多端,但是主要是开始转暖,人体的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也开始不足,所以,此时要注意防护,这几天,感冒又开始流行,我说过,主要就是天气暖了,我们的阳气开始发泄,汗出的多了,此时不注意,出门汗没有散干净,结果就感冒了,这次感冒很多人还很厉害,主要是咽喉肿痛,发烧不严重,但是喉咙处的症状持续不消,甚至有的人开始失音。

  这次,我自己也被感染,前几天拍摄节目,空调从头顶吹下,穿的衣服是单衣服,结果感冒,当时拍摄得太累了,回家就睡觉了,其实如果在第一时间处理,就没有问题了,结果第二天,邪气入里化热,咽喉疼痛的非常厉害,这次,就是自己开始试验自己的方子了,我用了丹栀射郁汤加减(我在前面的博文里介绍过),用了两天,把邪气解掉,这是我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了。这次深切体会,如果自己有了感觉,就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由着邪气深入。我每天告诉别人,很多人都做到了,这次自己却马虎了。

  所以在春天要注意,因为皮肤腠理疏松,所以邪气进入的快,稍有感觉,马上就会入里化热,这也是为什么温病学者认为有个温邪的缘故。大家要加强防范。

  《黄帝内经》里面说,春三月,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是古代的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春天万物生发,此时人也应该顺应,要保护生发之性,不能戗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养心的方法,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思路去做事儿了,我们的心境一定是舒畅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赏赐别人,不罚;保护生命,不杀,这样大家都高兴啊,而这种高兴愉快的状态,正是肝气舒畅的状态,也正是此时养生的最佳状态,所以,古人有些智慧,他没有直接说养心,人家用了一些行为方式来说明,我们听了,自然心领神会。

  春天,还有好多要说的,比如《黄帝内经》里面说的“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还有阳虚的朋友们如何保养等。我以后慢慢和大家聊。

  

  关于中医养生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一、生命的起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品类无限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质自己的运动和变化,在时间进行中形成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就是这个意思。人是最高等的动物,但也不过是“物之一种”,是从万物群生中分化出来的。所以《素问?宝命全记沦》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是说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阳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的水(凡其所溶解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生命形质的原料。有生命的万物必须依靠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人类当然也不例外。

  “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因为人生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而人体的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可使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为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动违反自然变化的规律,或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剧变,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适应时,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都会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这说明“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

  二、生命的运动形式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活着的人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就说明,只有运动,才能化生万物,宇宙间的一切吻质,尽管有大小和生存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运动是一致的。

  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因此,在生理上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如肺的宣发与肃降,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心肾的水火相济,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在预防疾病方面,同样要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正常,才能抗御邪气侵犯,免生疾病。

  三、生命的维持和死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究其原因,是由于“阳化气,阴成形”,而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化气与成形,是生命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统一的。化气与成形,互为消长;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另一方受损。但二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存在;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谓气化生理;生命的现象,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等,这都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正因为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宋《圣济总录》提出:“万物壮老,由气盛衰”的观点,并认为“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张景岳则反复强调气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气是人体盛衰寿夭的根本。他说;“盖以大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同样,精、血、津液亦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如《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十、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就说明人体的产生必先从精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等。不仅如此,人出生之后,犹赖阴精的充盈,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若阴精充盈,则生命活动旺盛,身健少病;若阴精衰虚,则生命活动减退,早衰多病。

  还有,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见,神的得失关系到生命的存亡。从人体来说,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无不属于神的范围。它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在内,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气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这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

  但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恩格斯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命在每一瞬间食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和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风水www.azg168.cn)

  

  中医养生的八大理论与知识有哪些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风水学的十大理论是什么?
  ☑ 痣相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身上的痣了解运势
  ☑ 学习风水的主要理论体系
  ☑ 算命生辰八字职业直断的理论
  ☑ 大师测算八字算婚姻的理论
  ☑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常识一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