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对联故事集锦

时间:2015-03-18 16:45:2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苏轼又名为苏东坡苏文忠、苏仙,苏轼的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苏轼的去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在北宋时期,苏轼是非常闻名的文学家。下面来看看这苏轼的对联故事集锦吧!

苏轼的对联故事集锦

苏轼的对联故事集锦

  宋代的苏东坡和黄庭坚才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东坡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苏东坡盯着松子,随口说道:松下围子,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看着黄庭坚。黄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

  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有几颗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在钓鱼。这不是送上门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柳边垂钓,柳丝长伴钓丝悬。

  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回家。

  一日,苏东坡与黄庭坚郊游归家时,时值红日西坠,但见晚霞似火映红江面。黄庭坚胸中涌上一联,便停步对苏东坡说:“想那曹子建当年七步成诗,成为千古笑谈,你我三步一联如何?若不能对,当发后退七步。”苏东坡点头应允。黄庭坚说: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联中嵌入《满江红》这一词牌名,贴切自然,颇有趣味。黄庭坚吟罢,奋力拖东坡快走,东坡却蹲下身来不动,任黄庭坚怎样拉扯也不走。用力拽住东坡的胳膊,东坡一甩臂,黄庭坚冷不防跌出老远,未能等站起身来,便听东坡吟下联: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联中也用了一个词牌名,既和上联相对又含戏谑之意:黄庭坚摔了跟斗,引得“普天乐”。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能诵。早在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经纶满腹,因此也有些骄傲自负。一天,他竟在书房门口贴一副对联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对联被一老邻居发现了,他想:东坡年轻学博,实在可喜,但从此自满则难成大器。于是他拿来一本小书,上门找东坡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东坡接书一看,不禁大惊失色,不但此书从未读过,而且许多字都不认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万分。当即向老人长揖谢道:“小生一时狂兴,多谢尊翁指点,五内铭感不尽。”

  老翁走后,他立即撕下原联,加上两字,改成一副新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他广搜博览,刻苦攻读了几年,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大文学家。

  传说苏东坡与二三位学友一起乘船去九江赴考,途遇风浪,误了进场时间。考官出一上联,要他们对出下联,方可入场,上联是: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来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并不被此难倒,顷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返三往,终到二门,一定要进。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颇有政绩。他写过不少盛赞西湖的诗篇,其中一首这样写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相传苏轼与其父苏洵及小妹,就有过一次“深浅随所得”的撰联比赛。这日,他们来到五云山之西的的云栖。此地因五彩云霞飞集停伫而名,向以清凉幽静、花香醉人著称。“云栖竹径”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苏洵见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联,并限定收尾之字为“冷”和“香”苏轼思维敏捷,当下说道:“拂石生来夜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苏小妹也不甘示弱,说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苏洵听了,连连摇头说:句子都还不错,就是与此间景致离得太远了些。你们听我的:“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苏轼和小妹不得不叹服,直夸此联是神来之笔。   

  相传,苏轼有次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阿兄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听了,又气又羞,要不是有客人来,真想过去捶阿兄几拳。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苏东坡乘船出川,赴京赶考,因风急浪大延误了时辰,主考官自然不准入场应试。苏东坡诉说了延误时辰的原因,请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网开一面,但又觉得不可轻易放过,便出一上联为难于他:   

  一叶孤舟,载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上联嵌进数字一至十,对应难度甚大。苏东坡才华横溢,稍一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誓一定要进。 

  上联以顺序嵌数,下联以倒序嵌数,不落槽臼,对得工巧,主考官其为满意,准予他入场应试。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经典好听对联故事
  ☑ 经典对联故事集锦
  ☑ 经典对联故事精选
  ☑ 经典的民间对联故事
  ☑ 好听的民间对联故事
  ☑ 民间对联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