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时间:2016-08-25 17:40:3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秋瑾是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辛亥女杰秋瑾吗?

辛亥女杰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辛亥女杰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辛亥女杰秋瑾的人物生平

  燃情岁月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 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 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 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氏,字瑾,寿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 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女,桂芳。”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1897年6月,秋瑾生下第一个孩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 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

  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 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秋瑾除在校学习外,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 周树人(鲁迅)、 陶成章、 黄兴、 宋教仁、 陈天华等。在此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 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 妇女运动的团体;和 刘道一、 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参加 洪门 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 军师)。

  在日本主编《白话》月刊过程中, 孙中山建议她可“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贯以提倡女权为己任,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 “仿欧美新闻纸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 封建制度丑恶,宣传 女权主义,号召救国。她写道:“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 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 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权解放的激情。 秋,继入青山实践 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 三合会。

  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 蔡元培、 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 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 冯自由介绍,在 黄兴寓所加入 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 中国公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 徐自华及学生 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 尹锐志、 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 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 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 杨卓林、 胡锳、 宁调元等谋在 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 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 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 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 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从容就义

  旋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 诸暨、 义乌、 金华、 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 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 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 金华起义,处州响 应,诱清军离 杭州出攻,然后由 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 江西、 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 安庆起义失败,其弟 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风水www.azg168.cn)

  辛亥女杰秋瑾的名言

  1.菩萨蛮寄女伴诗词作者:秋瑾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2.去常德州中感赋诗词作者:秋瑾

  一出江城百感生,论交谁可并汪伦?多情不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3.杜鹃花诗词作者:秋瑾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4.秋海棠诗词作者:秋瑾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5.赤壁怀古诗词作者:秋瑾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6.剑歌诗词作者:秋瑾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侠骨棱嶒

  7.失题诗词作者:秋瑾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刘秀雷震昆阳鼓,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

  8.残菊诗词作者:秋瑾

  岭梅开候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由能傲霜学,休将白眼向人看。

  9.赋柳诗词作者:秋瑾

  独向东风舞楚腰,为谁颦恨为谁娇?灞陵桥畔销魂处,临水傍堤万万条。

  10.如此江山诗词作者:秋瑾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

  11.七律诗词作者:秋瑾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12.七绝诗词作者:秋瑾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13.满江红诗词作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14.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词作者: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5.红毛刀歌诗词作者:秋瑾

  一泓秋水净纤毫,远看不知光如刀。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斫

  16.对酒诗词作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推荐阅读:薛岳

  辛亥女杰秋瑾的绍兴

  在历史名城浙江绍兴,许多景观都与一位女子有关,这位女子就是一生轰轰烈烈、如梅花般灿烂怒放的秋瑾。虽然历史淡去了许多记忆,但是和畅堂、大通学堂、轩亭口、风雨亭这些遗踪,都在演说或提示着当年,让人不禁萌发一份思古幽情。

  秋瑾是一位超凡于世的奇女子,一个集富家千金、官太太、留学生、教官、女侠、诗人、革命家、光复军协统、英雄、烈士等众多的概念于一身的女子。她生于官宦之家,后来遵父命嫁入豪门旺户,本应过着尊贵优雅、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秋瑾却毅然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出了家门,并以男人的语言、男人的行动来谋求自己的解放。如她的号竞雄,如她的别署“鉴湖女侠”,如她说的“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那么坚硬,全是男人气。

  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一边宣传妇女解放,宣讲革命道理,一边联络会党,组织起义。当得知起义失败,自己深处险境之时,却从容一人孤守阵地,面对提审她的清朝政府官员,秋瑾只字不吐,提笔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铿锵在天地间。1907年7月15日的清晨,在绍兴轩亭口,秋瑾用年仅31岁的生命践行了“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誓言,也成为第一位为革命被砍头的女烈士。

  在秋瑾被砍去头颅的地方,后人立起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尊伟岸的塑像。上面有蔡元培撰写的碑文,让每每路过的人,都肃然起敬,追思连连。伫立在雕像前,我用目光摩挲秋瑾,虽然隔着久远的历史年代,但我却依然能感受她曾经的温度,读懂她曾经的心跳。我对自己说,这就是轩亭口!在匆匆涌过身前的人群中,我想象着当年秋瑾临刑前,张目四顾是什么景象,她闭目说:可矣!那番心绪又是如何?我的耳畔似乎回荡着女英雄那最后的一声长叹,这声长叹,曾引来多少雄性的荡气回肠!

  秋瑾纪念碑不远处便是秋瑾故居,故居依山而筑,粉墙乌瓦,古雅清丽。徜徉在故居里,我在那幅常见的照片前停住了脚步:秋瑾身披翻毛黑白花纹外套,戴手套,握短刀,一副巾帼俊杰英姿勃发的形象。照片上的秋瑾目光如炬,英气逼人,那目光仿佛不是来自于她的那双眼睛,倒像是来自眼窝深处一个不为人知的所在。看着看着,我头脑中便幻化出她穿男子体操洋服、骑马习武的场景,以及那马后扬起的飞尘和那飞尘后面士绅及同龄女子惊诧的目光。

  百年倏然,今天的车水马龙已冲淡了昔日的空旷凄凉,今天的闹市已取代了昔日的屠场。当我们回望历史,烟尘散尽,那个骑马执刀的女子,也已经和我们渐行渐远,只留下愈来愈模糊的背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个刚性女子的声音,穿越岁月时空,成为1907年秋天永恒的绝唱。推荐阅读:廖耀湘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女权当道 现代女人们不可不知的4个家居风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