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

时间:2016-09-13 17:31:3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田文镜是模范疆吏、雍正朝名臣,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为内阁侍读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治理地方期间,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同时督责诸州县清理赋收,开辟荒田,限期极严,雍正称之为“模范疆吏”,因他清理积压的案牍,使吏治为之一新,雍正遂评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名臣田文镜吗?

田文镜——模范疆吏、雍正朝名臣

田文镜——模范疆吏、雍正朝名臣

  “模范疆吏”田文镜人物生平

  田文镜(1662-1732年12月24日),汉军正黄旗人,监生出身,康熙末年任侍讲学士,雍正朝授兵部尚书衔,兼河东(河南、山东)总督。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生,监生出身,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出仕县丞,久淹州县官,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始为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二年出任河南藩司,同年升本省巡抚,五年七月晋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六年十月为河南总督、不久转迁山东总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八年兼北河总督。十年(一七三二年)十一月,以久病请解任,八日(12月24日)去世,十五日(12月31日)批准,二十一日(1733年1月6日)命予田文镜祭葬,谥端肃。

  田文镜监生出身,曾任久淹州县官、福建长乐县丞、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出任山西布政使,因他清理积压的案牍,使吏治为之一新,雍正遂评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晋河南总督,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为河南山东总督,管两省之行政;政事干练,以刁钻刻薄闻名,结合清官与酷吏于一身。治理地方期间,治盗极严,辖境几乎无盗贼,同时督责诸州县清理赋收,开辟荒田,限期极严。各州县稍有怠慢,会立刻遭到惩罚。李岳瑞《春冰室野乘》曾载,田文镜幕客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褶参隆科多“宠遇日隆”。后来二人以事龃龉,邬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田复重金聘回邬思道。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八日(12月24日),田文镜以病卒于河南。

  雍正最欣赏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三人,曾语两江总督尹继善,谓当学此三人。尹继善回答说:“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在这种情况下,他于雍正二年(1724)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所谓积牍,即常年积压,得不到处理的文件、档案;所谓宿弊,即官员多年的陋规、科派亏空、州县的逃税、隐匿土地等。由于这两项工作干得出色,所以才出现了“吏治为之一新”的局面。《清史稿》(田文镜传)中将“清理积牍”放在首位,这就足以说明,田文镜极为重视档案,会管理档案,而且通过档案刷新吏治是他的主要政绩之一。(风水www.azg168.cn)

  有感于“模范疆吏”田文镜

  雍正皇帝为政勤奋、刚猛,一方面扭转了康熙末年腐败的局面,使康干盛世走向辉煌,一方面待人用人颇为后世诟病。他一生信任的大臣中,朝中有怡亲王允祥、张廷玉、鄂尔泰,地方上则是田文镜、李卫。今天感于时事,就翻翻书说一下这个身前受宠信,身后留骂名的田文镜。

  田文镜在世宗朝始终任外官,他是汉军旗人,非正途出身,康熙22年以监生授县丞,用了30多年才升到侍读学士,雍正元年奉派去华山致祭,揭发山西巡抚瞒报灾情,从此深受世宗信任,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不到两年就升为河南巡抚,此后就一直在河南任职,逐步升官到河南、山东总督,兼理北河总督,雍正十年以久病解任,很快去世,谥号端肃。

  田文镜之所以老年得宠,在于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尽心竭力、勇于任事、不避嫌怨、厉行新政、清廉节俭,他也的确有些政绩,清查亏空使仓库充盈,整肃吏治,使官场风气一新。雍正曾称之为“巡抚中之第一人”,“若各省督抚皆能如田文镜、鄂尔泰,则天下允称大治矣。”不过田文镜实心为皇帝办事之余,为政过于严苛,比如推行垦荒、摊丁入亩、追讨积欠,为完成任务一味迎合上意,对下属和百姓残酷刻薄,于此世人不无非议。此外雍正喜闻祥瑞,田文镜颇为迎合,《永宪录》说,“河南总督田文镜进瑞谷一茎十五穗”;“文镜每年必以休嘉入告。是年又奏路不拾遗”。雍正五年居然奏报黄河水清。到雍正后期,田文镜多次瞒报河南灾情,为雍正所察觉,九年曾有上谕:“田文镜近来年老多病,精神不及,为属员欺诳。。。”此时田文镜其实没病,雍正为他维护开脱。但下一年,雍正又说“近闻豫东两省,吏治甚有不协。。。更宜惩贪奖善,纠谬绳愆。。。否则不亦有忝厥职,大负朕恩耶?”田文镜上折乞恩,雍正朱批对他的认识比较清醒:“朕之听闻,容或讹误;上天监观,岂有差忒?以卿在豫十年,统而计之,前数年之雨赐时若;近数年之水旱灾荒,非明证欤?。。。谅卿居心,自应始终未渝,第恐精神减退于前,或被不肖属员所欺蔽耳。”这就是劝他知难而退了,果然当年12月田文镜奏请解任,“旋卒”,显然是和失宠后思想落差太大有关。

  等到乾隆即位,户部尚书史贻直奏:“河南开垦,捐输累民,甚宜速罢”,乾隆有旨:“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报,至于流离,蒙皇考严饬,遣官赈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乾隆五年,时任河南巡抚的雅尔图奏民怨田文镜,请撤出贤良祠,乾隆认为是为父亲雍正翻案,没有批准,但还是发上谕说“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亦众所共知也”。这既是对田文镜的批评,也暴露出三位重臣的矛盾,当然,三人的矛盾也许是雍正的御下之道。

  由田文镜际遇可得教训有三:一则凡事当量力而为,刚柔相济方为文武之道,为追求政绩而刻薄严酷,必致民怨;二则当有自知之明,以追逐功名为目的势必迷失本性;三则不可刻意迎合,否则将累及自身;此人一生当为治学从政者戒。推荐阅读:胡林翼

  “模范疆吏”田文镜刚正如铁,绝不苟且

  田文镜(1662一1732年),字抑光,汉军正蓝旗人,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选入正黄旗。祖先原居广宁(今辽宁北镇)。康熙二十年(1683),二十二岁的田文镜,以监生任福建长乐县县丞,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自从步入仕途,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过六旬的田文镜历官四十载,不过当到内阁侍读学士,而且政绩平平,史书上只留下了他凭着资历而缓慢升迁的记录,却未记载下一点可以扬名的政绩。

  直到雍正帝登基后,田文镜才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干,并很快成为地方督抚之楷模。这当然与他多年在官场磨练出来的精明才干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能够识别、提拔他的英明君主。

  雍正元年(1723),田文镜受命告祭西岳华山,途经山西时,他得知山西官员匿灾不报,以致百姓遭殃,便如实向雍正帝汇报,雍正帝极为赞赏,嘉其直言无隐,命速往山西赈灾。当田文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后,即被任命署理山西布政使,他“清厘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因而使雍正帝对他更加器重,遂于雍正二年(1724)正月,调任河南布政使,后又升为河南巡抚。从此,田文镜得以一展宏图。

  田文镜受“知遇”之恩,报效心切,用他自己的话说,“即鞠躬尽瘁,亦难报效,惟有矢此血诚,不敢一毫怠惰、一事苟且。”因此,尽管他到河南任时已六十三岁,而且身体多病,但他全然不顾,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对官场长久以来的陋规、科派,以及州县逃赋、隐匿土地等问题,进行了整顿。他还特别注意认真执行雍正帝的各项惠益百姓的措施,使之在河南得以落实。

  整顿吏治,清查亏空,是雍正帝登基后进行的第一件大事。田文镜在河南亦以此为先务,他一到任,“即查核豫省亏空”,而且“不遗余力,檄委各府州互相觉察,总期彻底澄清,不容纤毫短少。”对那些有贪污行为者,俱“令其涤虑洗肠,痛改前非。”否则“立即揭参”,毫不留情。由于措施严厉,河南清查亏空事进展较快。此外,田文镜严肃吏治,对属员要求极严,对贪赃枉法,以及玩忽职守者,同样严惩不贷。赴豫仅二年,他就劾罢奸庸属员达二十三名之多。

  田文镜刚正如铁,绝不苟且,锐意兴革,必然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特别是他惩治贪官十分严厉,必然触及某些利益集团,因而保守势力对田文镜恨之入骨,经常向雍正帝密奏田文镜之“刻薄”。雍正帝对田文镜的干劲十分赞赏,但为了使他不致陷入孤军奋战,曾下谕劝他讲究一下策略及方式:“豫抚之任,汝优为之。但天下事,过犹不及,适中为贵。朕不虑汝不及,反恐报效心切,或失之少过耳。”

  田文镜十分感激雍正帝的善意提醒,对各种诽谤及攻击毫不介意,仍旧对河南政务不停地进行整顿。他不怕挨骂、不怕孤立、认准的事,就要一干到底。在贯彻雍正帝关于“士、民一体当差”政策的过程中,田文镜狠狠打击了保守势力的进攻,迅速解决了一起旨在反对改革的“罢考”事件。

  田文镜抵豫之前,河南连年遭灾,人民苦不堪言。上任之后,他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发现与河堤工程长年失修有关,以致无雨时,则致干旱;遇有大雨,又酿洪灾。于是,决定由政府拨款兴工修筑,并提出:人夫应由各州县分遣,“按照百姓地亩,或半顷或二顷出夫一名”,“绅衿里民,一体当差。”这本是个利国利民的政策,但却触犯了权贵统治集团的利益,因为有“田半顷或二顷者”自然是地主,他们一向与绅衿等享有特权,官府也不敢轻易触犯。没想到新上任的布政使,却毫不留情面。于是在一些人的挑唆下,开封府封邱县绅衿、武生等,赴巡抚衙门控告,反对一体当差。要求维护儒户、官户的特权,最后发起罢考,一时声势浩大。当时,河南的学臣,对此竟“无言严饬”,而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更“将罢考事,置若罔闻”,声称:“我只管人命盗案,余事非我职掌。”

  形势对田文镜极为不利,他也感到“势甚孤危”。但是,为了把“一体当差”这项惠民的公正措施,进行到底,田文镜敢犯众怒,就在河南一些大员袖手旁观的情况下,他“捐弃身家,不避嫌怨”,迅速将为首者捉拿严办,杀一儆百,终于使考试照常进行。地方很快恢复了平静,而各处堤工也按原计划兴办,无一例外。在这个问题上,雍正帝态度鲜明:表扬田文镜“果能任怨任过,真实为国家竭力报效,何危之有?”实际上是全力支持了田文镜。有雍正帝的支持,田文镜更加勤奋。他曾多次表示,为了把河南工作搞好,他要“益加敬谨,夙夜匪懈,竭尽努力,以仰报我皇知遇之隆恩。”在严厉打击保守势力的同时,田文镜对地方各项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他忠于职守,精勤于钱粮、治河、刑名、防盗诸务。

  雍正帝曾下令在全国实行“摊丁入亩”的赋役改革,田文镜积极贯彻,他在调查了河南各州县的情况后,于雍正四年(1726)奏清自五年(1727)始,河南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各邑丁粮,均派地粮内,绅衿富户,不分等级,一例轮将”,获得批准。使河南 成为在全国比较早实行这项改革的省份之一。

  治河,兴修水利,历来是朝廷和政府的大事,对河南来说,尤其突出。田文镜对此更是努力之至。他在雍正二年修筑堤工的基础上,从雍正三年(1725)正月起,又对原来负责河工的堡夫,以及由江南调来协助防护的河兵,进行训练和约束,并对管河官员重其职守,力图训练一支干练的护河队伍,以保证豫省河堤的坚固。同年夏季,遇有大雨,黄河“净长水四五尺间至七八尺不等,势亦汹涌”,且多有“出槽漫滩”之处。

  田文镜“晓夜查催,不遗余力”,并严格要求各处官员必须“率领兵夫昼夜住宿堤上,多备料物,人夫协力,加紧修防”,终于使这次洪水未能成患,而“禾黍畅茂”。雍正帝闻讯,高度赞扬说:“如此在地方上忧勤不懈,何事弗克办集耶?(有什么事不能胜利地做好啊?)”事后,田文镜又安排各地务必在“今冬明春,乘农务闲暇之时”加固堤岸,“庶堤岸巩固,安如磐石。”在田文镜的努力下,河南的治河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附言】

  田文镜正是以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地方政务的百废俱兴,并成为全国督抚之楷模。田文镜在担任河南巡抚时,即表下心志:“鞠躬尽瘁,亦难报效,惟有矢此血诚,不敢一毫怠惰,一事苟且!”。

  雍正帝曾对田文镜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盛赞道:“及为巡抚后,三年以来,整饬河工,堤岸坚固,河汛安澜,年岁丰稔,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中之第一。”从此,田文镜成了朝野闻名的能臣,而且是雍正帝最为称许的三大臣(鄂尔泰、李卫、田文镜)之一。

  只要认真研究一下田文镜的经历及其对工作的态度,就不难发现,他在河南取得的成就,正是他励精图治、锐意兴革的结果,为后世的当官者,树立了“惠益百姓”,“刚正如铁,绝不苟且”的典范。推荐阅读:辜鸿铭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 从这几点看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不一般!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 许褚裸衣斗马超为啥要脱衣服呢
  ☑ 王贵出卖岳飞到底是谁指示的
  ☑ 历史上的木增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