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

时间:2016-11-02 13:47:17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珍妃是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光绪帝的嫔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杀害。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相机被认为是污巧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损寿。而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珍妃吗?

珍妃——清朝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珍妃——清朝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珍妃人物生平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珍妃与其姊瑾妃自幼随长善在广州长大。珍妃10岁那年,长善卸任广州将军,她与姊姊随同北返北京。 1889年,珍妃两姊妹被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嫔为九等宫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绪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七旬万寿加恩得晋嫔为妃,前面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光绪26年(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集结兵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慌忙出逃。行前,珍妃自杀.

  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在当时,相机被认为是污巧之物,会取人魂魄,致使人损寿。而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但从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大量照片和底片来看,数量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次是光绪帝后隆裕,光绪帝妃瑾妃,再就是溥仪幼年及逊位后留居后三宫时期的照片,这当中独不见光绪和珍妃的照片。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初葬恩济庄。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有下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中,曾有“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着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宣统皇帝即位时追封她为恪顺皇贵妃。 

  历史上的珍妃究竟有多漂亮?

  人们提起珍妃都说她十分漂亮。那么,这位年轻的他他拉氏女孩子究竟有多漂亮呢?其实关于珍妃的模样早有所闻,因为珍妃的生活时代,距今天也不过100多年。在光绪年间,科技已经开始发达。尤其是珍妃,她时尚新潮,美丽动人,深受光绪帝宠爱。

  珍妃13岁进宫,年龄尚小,活泼可爱,阅历较浅所以毫无心计,而且崇尚西学,对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光绪帝的维新思想不谋而合,“德宗尤宠爱之,与皇后不甚亲睦。”但有清一朝的皇帝后妃的记载中有两位女子曾获“珍妃”这一封号,一位是道光皇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广为人知的光绪皇帝宠妃他他拉氏。

  光绪大婚之后,隆裕皇后逐渐失宠,而瑾妃与光绪相处也是十分的清淡。只有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经常侍候光绪皇帝左右。但珍妃的时尚打扮,却时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后来,借珍妃涉嫌受贿卖官的一事,将她囚禁起来。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紫禁城时,慈禧又派大太监将珍妃推下井致珍妃死亡。(风水www.azg168.cn)

  珍妃井灵异事件始末!珍妃投井之谜!

  白日里热闹非凡的故宫,为何在五点后就清客了呢?这个经历了多个朝代的皇家宫殿,流传着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无论真假,这些故事总在诉说着那座都城内曾经发生的种种。在幽深的故宫中,珍妃井灵异事件也算是比较出名的。

  珍妃井原本只是宫里头普通的井,后人为了纪念珍妃就把珍妃溺死的那口井称为珍妃井,从此以后就怪事不断,传闻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珍妃井附近就会出现一个身穿清服的女子,似乎是在吟诗,又似乎是在啜泣。

  现在的珍妃井很小,不过在珍妃那个年代,这口井的井口真的很大,只是经过了一系列的修缮和遮掩之后才形成现在的样子。珍妃井旁边还设有她的灵堂,里面供奉着她的遗像,看起来胖乎乎的,不过这都是后人的审美标准了。

  那你知道珍妃为何会投井,珍妃井灵异事件又是怎么演化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整件事的始末。

  史书上对于珍妃的记载甚少,在《清史稿后妃传》、《清皇室四谱》等有关书籍中,对珍妃生平都只略提过几笔,概括起来就是这样几句:珍妃,镶红旗,满洲,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1889年,珍妃两姊妹入选宫中,13岁的她被封为珍嫔,15岁的姐姐封为瑾嫔。

  在清朝的后妃等级中,嫔为九等嫔妃序列中的第五等,下面是贵人、才人、常在等级别。直至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她俩得以晋嫔为妃。

  妃之上还有皇后、皇贵妃、贵妃三个等级,包括她们姐妹在内,光绪帝一生仅有一后二妃。光绪帝的皇后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就是后来发布退位诏书、结束满清封建统治的隆裕太后。

  根据历史记载,珍妃因为生性单纯活泼,略通西学,深得光绪的宠爱,光绪也因此日渐冷落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令慈禧十分不悦。后来珍妃因为支持光绪进行戊戌变法而触怒了慈禧太后,被打入冷宫。也许,慈禧早就动了对珍妃的杀心。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西逃的这一天,也成了珍妃生命的最后一天。

  最初,《清列朝后妃传稿》这样记录:“妃有宠于帝,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

  按照这个说法,珍妃是“贞烈殉节”,投井自杀。在慈禧的有生之年,清廷的公开记录一直是这样记载的。甚至在回銮之后,1902年11月,慈禧还下旨: “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启从不及,即于宫内殉难,洵属节烈可嘉,恩着追赠贵妃位号,以示哀恤。 ”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即1908年11月14日,太阳落山的酉时,光绪皇帝驾崩,终年38岁;十多小时之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慈禧太后逝世于中南海之仪鸾殿,终年74岁。

  24小时之内,皇帝和皇太后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这奇特的历史一幕之后,关于珍妃之死的档案记录也有了变化,由投井自杀,改成了“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死”。

  指示做出这个改动的,是溥仪的生父载沣。后人在载沣的传记中记载,载沣亲眼见珍妃死时的情景。

  清东陵管委会副主任于善浦上世纪80年代曾发表一篇文章《珍妃与珍妃之印》,补充了这一说法的一些细节:关于珍妃被杀之事,颇多记述,一般传说由内监总管李莲英奉命执行。动手行凶的是二总管崔玉贵。

  当时城外枪炮声隐隐传来,宫中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在忙乱中传话处死珍妃,一时间左右太监面面相觑,不敢前往。只有崔玉贵攘臂而出,口说:“都是怂小子,看我去。”

  随后,崔玉贵凶神附体似的进入幽禁珍妃的院落,把珍妃连推带提拥到井口。珍妃跪地求见老佛爷一面,崔厉声说:“没有那些说的。”一脚把珍妃踢入井中,还投下了几块大石头。

  这是关于珍妃之死具体情形比较权威的记录,而在很多描摹处死珍妃的文字中,慈禧就在现场。

  1929年,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推出了《故宫周刊》,该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专号”,也是该刊的唯一一次专刊。

  《故宫周刊》的编辑找到了当时在世的太监唐冠卿,按他的描述,有了这样的记载:

  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吗?义和团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言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崔玉贵)。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  这个版本中有慈禧和珍妃的直接对面冲突,更富戏剧性,因而在野史和文学作品中流传甚广,虽然多假借不同人物之口说出,但仍能看出是源自唐冠卿之说。只是,这个版本一直因为是一家之言而备受质疑。

  且不论那些或真或假的细节描述,故宫贞顺门的那眼井是珍妃的殒命之地,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珍妃死后一年多的时间,遗体就一直沉在井内。这时,慈禧带着满清皇室避祸西安,连自己的宫城都保不住,更不会顾及那个被弃之井下的珍妃。

  珍妃后来被捞出来,据说是因为慈禧的噩梦。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资料室研究员邢宏伟接受采访时曾说:“传说慈禧在逃跑途中,晚上睡觉经常作噩梦,梦到珍妃来找她算账,这让慈禧非常焦虑。1901年回到北京前,慈禧就下令,让珍妃的家人把她的遗体从井里打捞出来,安葬在恩济庄。”(注意了没,关于珍妃鬼魂灵异事件,其实最早是来自慈禧。也正是从这件事开始,才有了相关的珍妃闹鬼事件,才有了后来珍妃井灵异事件!)

  恩济庄墓地实际上是一处宫女墓地,珍妃虽然被掌权的慈禧太后幽禁、处死,但毕竟是妃子,安葬在宫女墓地不合礼制。她本应葬在光绪陵寝之侧。

  当时光绪帝尚在人世,但这并不是珍妃没有葬入光绪皇陵的原因。在封建社会,皇帝一般在登基之后就开始为自己寻找“万年吉地”、修建陵寝。一些先于皇帝离世的皇后、嫔妃,会被安葬在已经修好的皇陵之中。但珍妃投井而亡,乃至她的尸身被捞出,葬于恩济庄宫女墓之时,光绪的陵寝连一砖一瓦都还没有。

  光绪这个一直被慈禧操控于掌中的皇帝,在位33年,不但皇权虚掌,他的陵墓直到死后才开始修建。反倒是慈禧,虽然逝世仅比光绪晚十几个小时,但位于清东陵的陵寝早已建好,而且又按她的旨意经过了扩建大修,直到其豪华程度超过了东宫皇太后慈安,这才满意。

  从慈禧崩亡到棺椁抵达东陵,其间将近折腾了一年,最后总算于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将棺椁葬入菩陀峪定东陵地宫。整个殡葬共耗费白银达120多万两,为大清历代帝王后妃葬礼之最。

  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是清入关后不久就划定的皇家陵园,第一帝顺治和第二帝康熙先后葬在了那里。第三帝雍正改弦易辙,把他的陵寝建在了易县泰宁山下,从此出现了东陵和西陵两个陵园。这就为以后的清帝提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即以后陵寝应建在东陵,还是建在西陵?

  第一个面临这个问题的是乾隆,他也为后世立下规矩:“昭穆相建”,也就是东陵安葬一位皇帝之后,继任者要葬在西陵。也正因此,他为自己在东陵建造了裕陵。

  不过,“昭穆相建”的规矩并没有被严格遵守。道光帝的陵寝原本应该建在东陵,但陵已经修好,逝世的皇后已经入葬那里,却发现陵寝漏水。于是道光拆了东陵的陵寝,改在西陵重新修建自己的慕陵。

  按照清朝皇帝陵寝择址的制度,光绪本应和咸丰一样安葬于东陵。那样就会出现他和慈禧这对“冤家”比邻长眠的局面。但现实情况是,慈禧葬于东陵,而光绪葬于西陵。

  这一次破坏“昭穆相建”规矩的是慈禧。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也许是不愿与儿子分开,慈禧把青年暴亡的同治帝的陵寝安排在东陵,确定陵名为惠陵。于是,光绪只能在西陵为陵寝选址。

  关于光绪葬地的选择,多半认为是直到他驾崩后,才由新登基的宣统皇帝溥仪之父、醇亲王载沣,派人在西陵界内找了一块叫金龙峪的地方,兴建陵寝。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资料显示,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光绪帝就已经为自己选好了位于金龙峪的墓地,许多史料确认光绪皇帝生前拜谒西陵和选定万年吉地的史实。

  据传说,金龙峪此前的名字叫绝龙峪。为光绪陵寝选址的堪舆人员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但“绝龙”二字太不吉利,遂把这里改成九龙峪。碰巧的是,光绪皇帝是清入主中原第九代“真龙天子”,联系到此地的前名,“九龙至此,绝无后续”,更不吉利了。王公大臣再三商讨,最后定名为金龙峪。

  “万年吉地”虽然选好,但光绪帝没有实权,修不修光绪陵全由慈禧说了算。于是,直到慈禧死后,清王朝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皇帝陵寝才得以开工。  邢宏伟介绍,光绪的崇陵是1909年溥仪登基后才开始修,同时修建的还有崇妃陵。光绪的一后二妃,此时只有珍妃已逝。隆裕皇后还在世,给刚登基的宣统垂帘听政,死后要与光绪合葬。瑾妃也在世,崇妃陵不但有珍妃墓,也是将来瑾妃的安葬之地。

  皇陵工程浩大,晚清又国力羸弱,光绪的崇陵迁延日久。直到1912年,光绪的皇后、已升格为皇太后的隆裕替宣统发布退位诏书,满清的封建统治宣告终结,崇陵和崇妃陵的基础工程尚未过半。满清政府一倒,1912年整个工程又停工了一年。

  根据《优待清室条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1913年,民国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到了1913年11月初,崇陵和崇妃陵的地宫部分基本建好了。

  1913年11月16日,光绪和珍妃于同年同月同日安葬于清西陵。

  珍妃的姐姐瑾妃(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参加了珍妃的迁葬仪式。在故宫里,珍妃井北侧门房也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

  珍妃的悲情故事,一直延续到死后还不得安宁,真是悲呼!她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5年,她被光绪帝宠爱,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爱情、政治、宫斗、谋杀……诸多戏剧性的强烈冲突交织在这个女人身上。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珍妃也许只是个微末角色,但她的生前身后事,无论是在档案记载、民间传说还是文艺作品中,都构成了晚清的一幕大戏。

  珍妃井的东墙上,还挂着一块说明牌: “珍妃是光绪帝的宠妃,她同情并支持光绪帝的变法维新的主张。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后,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珍妃则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行前命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次年后打捞出尸体葬于西直门外,1913年移葬清西陵之崇陵(光绪帝陵)妃园寝。后人重新制作井口,不再使用。”

  也许当初她踏入后宫,就是一个错误,有时候做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未必不好,有时候,知道的太多,牵扯也就越多,也就越加身不由己!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慈禧毒死光绪的原因是什么
  ☑ 光绪帝
  ☑ 邪门事件?珍妃井灵异事件
  ☑ 慈禧太后儿子是不是光绪帝
  ☑ 珍妃井的井口变化与灵异事件有何关联?
  ☑ 珍妃井的风水解析 灵异事件因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