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原因

时间:2016-11-07 15:35:4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伍子胥为何父兄的报仇雪恨,而挖开楚平王的坟墓直接鞭尸,其实按照现代的说法来见个,这个到底是否应该?而在当年中,伍子胥是否真的有掘墓鞭尸呢,那么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原因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原因=.jpg

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原因

  伍子胥掘墓鞭尸

  春秋后期,楚平王因误听谗臣费无忌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过一劫。随后伍子胥逃到吴国,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后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率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国都郢,然此时楚平王已薨,楚平王之子楚昭王也已逃离楚国。伍子胥为泄私愤,便令人掘开楚平王坟墓,并怒鞭楚平王尸体三百下以报仇雪恨。

  春秋列国时代,楚平王误听馋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伍员,又称“申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相传,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曾经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

  伍子胥掘墓鞭尸是否应该

  伍子胥作为一代著名政治家,具有远见卓识,协助吴王成就霸业,但是本人因为家恨逃到吴地,他成功后,报复前王,掘墓鞭尸,为后人所诟。我用现代人的观点看,感觉伍子胥不应该掘墓鞭尸。所有历史人物的分析要把他的所作所为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要一分为二的去看。伍子胥所用的方法极为残忍极为不人道极为反人类。这是现代人的观点。伍子胥这件事,至少反映了伍子胥的狭隘和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用法理学的观点看,伍子胥是一个典型的报复型理论的人。金庸老先生的话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 

  总之,当时伍子胥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时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伍子胥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掘墓鞭尸的行为。要历史的、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  

  当年伍子胥有没有掘墓鞭尸?

  春秋时代楚平王误听馋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相传,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曾经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对于这一传说,古文献存在“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而近年又出现一种完全否定“鞭尸”、“鞭坟”的意见。

  一,鞭尸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可见,司马迁记此事应当无误。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庐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二,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三,否定说。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认为,伍子胥既没有掘墓鞭尸,也没有鞭坟泄愤,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其主要理由是:一,《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威的典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左传》仅记载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用谴责的笔调而对伍子胥用同情的笔法,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于伍子胥。二,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确只字未提。三,《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这是十分重要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水瓶座男生成为渣男的原因是什么
  ☑ 摩羯男太宠爱巨蟹女了是什么原因
  ☑ 家庭不顺是不是风水的原因有什么说法
  ☑ 家中常出现争吵的风水原因有哪些
  ☑ 风水解析房子越住越不健康什么原因
  ☑ 床头不开窗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