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

时间:2016-11-14 12:00:05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严世蕃是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也是嘉靖皇帝的第一鬼才,严世蕃奸猾机灵,通晓时务,熟悉国典,而且还颇会揣摩别人的心意。他实在是一个聪明到极点的人,据说他跟人谈话,对方说上句,他就知道人家下句要说什么,而且他看人极准,无论你是老奸巨滑还是天真烂漫,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严世蕃吗?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第一鬼才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第一鬼才

  严世蕃的谋略

  一、嘉靖四十年某一天晚上,严嵩老先生收到了西苑递出来的一张纸条,大意是,如今首都人口过多,得想个法子,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控一下人口,老严你赶紧拟个条陈上来。

  原本这北京城是防备北元的前沿阵地,小小的边城,老祖宗朱棣的驻地。后来,朱棣大侄子朱允炆登了基,拿藩王开刀,说要撤藩,老叔朱棣一怒之下,打着“靖难”的旗号,竟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也就是当时的首都,赶走了侄子,自己当起了皇帝。

  南京虽说是老爹朱重八发家的地方,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待着不习惯,老琢磨着得找个借口,迁到北京去。北京风大了点,沙尘暴也多,毕竟是自己的老巢,待着舒坦!

  迁都不是小事,那么多高官显赫都住在南京,经济发达,气候环境好,秦淮河的夜生活也丰富,想让大伙儿心甘情愿跟着自己搬家,有点棘手。

  正好,被打回草原的蒙古人不老实,时不时武装游行一番。你打,他就跑,你走了,他又来了。放个火抢个劫,就像牛皮癣一样,总根治不了。朱棣看着满朝文武说,算了,还是我老朱亲自出马吧,“天子守国门”,咱大伙儿收拾收拾,搬家!

  从此北京成了首都。

  这一晃,一百几十年过去了,又是移民又是屯军,加上各部官员,原本只是边城,现在竟成了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

  人多了,问题也就多了。

  这么多张嘴,总要吃饭的,粮食大多从南方千里迢迢地运过来,物价贵了不知道多少倍;城市卫生差,交通也变得特别拥挤,时不时外地人偷个盗、闹个事,锦衣卫和东厂这帮人,没日没夜趴大臣小吏的窗户,天天嚷着人手不够,哪里烦得了这些琐事。

  所以,这天嘉靖先生炼完丹,躺在床上休息,想起了前几天锦衣卫头子陆炳的抱怨,就写了这张条子递给了 严嵩。

  严嵩是内阁首辅,伺候自己二十来年了。老严办事,嘉靖向来放心。

  二、嘉靖虽然不喜欢上朝,几十年如一日地躲在西苑炼丹,但不是个蠢皇帝,帝国人事,随你怎么繁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精明的很。按照往常的脾气,条子递出去了,就得马上回话。嘉靖可没有那么多耐心。

  老严对着条子发呆。这事真不好办,吃力不讨好,也没什么油水。无非几个办法,以前都用过了,没啥效果。

  比如说,打发京师守备队到边疆屯兵。

  闲时务农,战时打仗,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事,既巩固了国防,又建设了边疆。但这些老兵油子早就过惯了好日子,陡然让他们去边疆喝西北风,不反了才怪。

  比如说,打发退休干部回老家去。

  退休老干部也多,一家一户都是几十口人,繁衍能力特别强的干部,家里的人口更多。给老干部一笔搬家费,让他们回老家养老,既减少了首都人口,又带动了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和人口素质,顺带着,一些政敌也能借此机会赶回去,省得搞串联,搞小动作,眼皮子底下看着心烦。但话说回来,这帮退休老同志,家里也不差这几个搬家费,他们不愿动弹,还真不好来硬的赶出去。

  再比如说,首都的移民比较多,主要以山西籍为主。

  革命年代响应老朱家的号召,跟着天子来到北京守国门,现在和平年代,倒是可以劝他们返回原籍。虽说户部出的搬家费也不少,对于带头回原籍的家族也给了荣誉,立了榜样,但效果也不显著。毕竟,北京是首都,就业创业机会多,就算在北京扫大街,也比回穷乡僻壤的老家强啊。

  老严在值班室想了一宿,没想出好办法。算了,回家找东楼商量商量。东楼这小子,脑子活,主意多。

  三、东楼是老严的儿子,严世蕃,东楼是他的字。

  说起这小严,着实厉害。人长得磕碜,又矮又胖,还瞎了一只眼睛,扔到大街上,估计要被锦衣卫赶走,实在影响市容。但小严投了好胎,老爹是大权在握的正国级干部,所以,长相虽然奇葩,却不影响小严同学娶27房老婆,侍女、丫鬟无数,温柔乡里倒也快活得紧。

  当然了,私生活毕竟是人家关起门来的家事,没什么好聊的。关键是小严智商不是一般的高。就以贪污为例,小严也是贪界大神级的人物。放个工程给底下人去干,花出去多少、可以贪多少,小严心里明镜儿似的。

  有一次,底下人拿下了10万两的工程项目,给小严孝敬了2万两。小严同学桌子一拍,说你小子太不厚道。这工程了不得花5万两,还有5万两呢?吓得这小弟着实不轻,因为小严推测的实在精准。得,贪掉的5万两乖乖吐出来,又给了小严。

  小严有一次跟老爹喝酒聊天,畅谈天下英雄。喝的高兴,跟老爹说,天下只有三个人,堪称不出世的奇才,一个是陆炳,一个是杨博,还有一个就是小严我啦。老严倒也没批评小严不谦虚,因为老严打心眼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老严拿着西苑的纸条,一回到家,就把小严叫过来商量。

  四、小严看了一眼条子上的问题,嘿嘿一笑,老爹,这件事好办,办得好,又是咱爷俩发财的机会。你且听我慢慢道来。

  现在京城人口众多,大多是外地人。这些外地人,一没文化,二没关系,只能干些没啥钱途的体力活,比如说,在菜市场摆个地摊卖卖菜,或者做个佣人跑跑腿啥的。现在城市大了,干车夫的也不少,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差不多2万人干车夫这个行当,90%是外地人。

  老爹,你想啊,本来车夫这个行当,由赵钱孙李四大家族把控,想干车夫,就得交份子钱,赵钱孙李这四个哥们也懂事,这些年孝敬咱严家的也不少。但这两年,情况有点变化,外来人口涌进京城的实在太多,不懂规矩的人也不少,仗着膀子上有点力气,找个车就满大街溜达,干起车夫的活儿,也不套两匹马,还号称是“人力车夫”。不交份子钱,不用养马喂马,一碗稀饭就能跑一天活儿,价钱自然便宜了,抢了赵钱孙李不少生意,这两年,孝敬咱爷俩的银子缩水不少。

  所以呢,咱们就从这帮人着手。名义是规范马夫行业,提升服务水准,保障城市交通和乘客安全。具体六个举措:一、必须是北京户口;二、必须挂北京牌照;三、必须套两匹马;四、马必须要有卫生许可证;五、马齿必须5岁-16岁之间;六、马的体高不得少于1米8。

  老爹,咱们推出这个政策,一则,算是帮了赵钱孙李一把,孝敬银子肯定少不了咱们的;二则,想继续干车夫的,就得办户口、上牌照、买马、养马,这些收入上去了,咱家的好处也就多了;三则,没钱办户口、上牌照、买马的,在京城肯定待不下去,还不得乖乖带着老婆孩子滚回老家去?

  咱们不动声色,就一举三得,既开了财路,又办妥了西苑交代的活儿。老爹,您觉得如何?

  老严听小严这么一说,大加赞赏,此计甚妙!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五

  条陈呈了上去,嘉靖很满意,第二天就批准通过,正式执行了。

  至于那些怀揣着“京师梦”,不远千里讨生活来的外地车夫,是生是死,是走是留,嘉靖看不见,老严也不管,毕竟,天下这么大,军国大事为重嘛!

  严世蕃是怎么死的?

  严嵩与其妻子的感情极好,中间没有夹杂着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严世蕃是严嵩独子。据传严世蕃此人极为聪慧,博文通才,特别擅长引经据典,据理以论。嘉靖皇帝是一个喜好读史书经典之人,因而严世蕃很得嘉靖皇帝喜爱。

  据传严嵩所写青词,实际上是严世蕃代笔,所以严嵩能在嘉靖朝受到重用,有严世蕃的功劳在。严嵩再任首辅的时候,已经年逾七十,精力已经极度下降,很多时候某些奏章都交给儿子严世蕃批注,商议出解决办法之后,再递给嘉靖帝审阅。而严世蕃所做批注,每每都能得嘉靖帝赞扬,而严世蕃也因此“权倾天下”。

  严嵩柄政时,朝野上下流传着“大丞相”、“小丞相”的称呼,“大丞相”指的是严嵩,“小丞相”指的就是严世蕃。

  严嵩到了后来,基本上已经将朝政奏折交给严世蕃处理了,而严世蕃凭此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权利。当时明朝上下,贿赂成风,严世蕃更是借此大肆搜刮金钱。当时大臣想要有所成,必定要给严世蕃送礼,严嵩的义子赵文华从江南回来,送给严世蕃的见面礼就是一顶价值连城的金丝帐,还给严世蕃的二十七个姬妾每人一个珠宝髻。

  更夸张的是,严世蕃竟然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让当时的皇子朱载垕也对其行贿。朱载垕按理来说,是要被封为太子的,但是因为嘉靖帝对其并不喜爱,因此就一直拖着。而严嵩父子两人,对朱载垕也极为怠慢。照例每年该给裕王府的岁赐,户部都因为没有严氏父子的命令而一连三年都没给发放。朱载垕最后是凑齐了一千五百两的银子给严世蕃,严世蕃才让户部补齐了三年岁银。严世蕃的猖狂可见一斑。

  严嵩与其夫人欧阳氏的感情极好,一生就只娶了这么一位女人。与自己父亲的专情相比,严世蕃简直是滥情的典范。据流传,明朝广泛流传,越禁越出名的小说《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就是以严世蕃为原型创造的。严世蕃的妻妾就有二十七个,其他的侍女、丫鬟更是无数。严世蕃用象牙床,围着金丝帐,朝歌夜舞,生活极为放荡。

  严世蕃对自己潇洒风流的生活极为满意,却并不知道即将大难临头。严世蕃大肆受贿,搜刮钱财,本来就引发百姓的诸多不满了。当时天下灾难频发,百姓们连饭的吃不起,而严世蕃却过的如此骄奢,就更是引来百姓的声讨。

  后来御史多次上奏弹劾,终于引起了嘉靖帝的注意,在查清严世蕃罪名属实之后,勃然大怒,命令御史林润前往捉拿。严世蕃被捉拿之后,还想要制作传言,让嘉靖皇帝放过他。当时当时徐阶,眼光毒辣,当即将其冤枉忠臣的罪名给换成勾结海盗,训练私人武装,意图谋反,这才将其铲除。(风水www.azg168.cn)

  严世蕃覆灭的启示

  严世蕃,明朝奸臣严嵩之子,生得“短项肥体”,一眼失明,却天资聪慧。他曾大言不惭道天下只有三个聪明人:同朝的陆炳、杨博,还有他自己。当然,世上聪明人很多,但是他这个智商排前三的聪明人在为官上还特别“刻苦”,这就非常人所能及了。

  据传嘉靖皇帝表面上不理朝政,整日和一群道士鼓捣长生不老之术,但他会在自己已有成见的基础上,通过晦涩难懂的手诏咨询大臣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因此,回答的关键就在于能够摸清嘉靖的心思,说出他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回答得好,当然会被皇帝倚重,成为红人。一旦回答得不好,很可能引起皇帝不悦,逐渐被疏远排挤。严世蕃潜心研究皇帝以往的言论和做法,加上他对当时体制、人事和典故的掌握,竟然每次都能把嘉靖的心思猜个八九不离十,所奏自然“甚合朕意”。

  凭借对皇帝心思的准确揣摩,他官运亨通,累升至工部右侍郎,管着全国的工程。在他的眼里,工程项目就等于雪花银。二十多年来,他坚守工部,从不挪地方。为了防止下面的官员糊弄自己、私吞钱款,他在每次审查河工时,都格外留心,仔细观察。久而久之,竟然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工程的预算总是虚报的。朝廷修河堤的钱只要拿出一半,考核成绩就能合格;如果用到七成,考核就可以达到优秀。因此,他就可以通过工部对各个项目的业绩考核情况估算出下面截留的款项,并开出下面应该“孝敬”的和他们留给自己的价码。

  就是这么一个深谙人性特点和官场之道的天才,最终没能逃脱疏而不漏的“天网”,落得一个被当街处斩、遗臭万年的下场。

  严世蕃的故事不由得让我想起现今社会的某些怪现象。有些公务员把官场小说当做枕边书,研究为官之道,琢磨升迁之法,并热衷于投入实践,整天不围着群众转而是围着领导转,不急群众之急而想领导所想,为民生不舍得花钱,为领导却大方投资。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官场逻辑”:自己的付出领导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有了提拔的机会自然忘不了自己。所有的投资在升迁之后又会回到自己的口袋。在业务上他们也深入钻研、精通掌握,但目的不是更好地为民生做贡献,而是为了熟悉行业规律,为自己今后设置“竹杠”、大肆敛财打下基础。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致富理念”:熟悉业务能帮助自己了解哪些钱“能拿”、“好拿”。在满足自己贪欲的基础上凡事也给别人留一步余地,切不可自己独占。

  我奉劝抱着这些想法的人好好看看严世蕃的故事,它会告诉你即使贵为内阁大臣之子,聪明绝顶,刻苦钻营,换来的只不过是个被当街处斩的下场。因为所谓的“官场逻辑”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当你把国家和人民的钱塞进自己口袋里的时候,也就是你把自己送进牢狱的开始。而所谓的“致富理念”也有句绝妙的回应——“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真正的为官之道,是把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带领群众谋发展、创事业;而可行的致富之道是勤俭持家、清正廉洁,用辛勤的汗水挣干净的钱,同时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明朝时期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 明朝宦官制度的特点
  ☑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 明朝有名的太监有哪些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 明朝皇帝朱元璋八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