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习俗有哪些

时间:2016-12-20 13:52:3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在处暑节气中,都是有着吃鸭子的传统系度哦,而在日本就有着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那么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习俗有哪些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习俗有哪些

处暑的习俗,处暑节气习俗有哪些

  处暑节气有哪些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 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 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祭祖、迎秋

  

  处暑风俗习俗大全

  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舟山开渔节,江川开渔节等。 较为著名的是象山开渔节,也称中国开渔节、石浦开渔节。中国开渔节创办于1998年,2007年荣膺2007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人民网举办的“2008年最受关注地方节庆”评选活动中名列首位,在首届节庆中华奖评选中荣获组织奖。

  象山石浦渔港是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又是国家和省对台接待的重要口岸,近年又建有国内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石浦渔民素来有“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习俗,其中“祭海”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现在国家实行“休渔期”。“休渔期”结束称为“开渔”。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将原来民间的“祭海”活动组织成节庆活动,称之为“开渔节”。自1998年首办开渔节以来,名声日长,开渔节已成该县一靓丽名片,现为全国著名节庆之一。

  开渔节时候,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静态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海涌动,鼓乐喧天,爆竹齐鸣,焰花怒放,一派壮观景象。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处暑风俗习惯有哪些

  道教中元节的由来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俗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 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 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 日以及十月十五日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 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七月为“鬼月”。

  佛教盂兰盆节的起源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 ULLAMBANA)也就是“盂兰盆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施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盆会便同时流传下来。[2]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中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 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 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 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奉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 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简析本命年习俗
  ☑ 属鼠的人2020年农历二月运势 属鼠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 对繁琐习俗非常反感的生肖女
  ☑ 2019年处暑出生的男孩取名推荐 男孩好名字都在这里
  ☑ 猪年处暑出生的男孩子取名怎么取 教你一些适用好方法
  ☑ 2019年处暑时节猪宝宝起名宜用字攻略 不懂的父母赶紧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