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吃文化

时间:2016-09-13 17:41:48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陕西以地道的小吃而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吃货游客,你知道在陕西出名的小吃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关于陕西小吃文化是怎样的吧!

 陕西小吃文化

 陕西小吃文化

  

  陕西小吃文化分析

  陕西街头小吃很多,充满着秾浓浓的小吃文化。陕西的小吃,种类之多、发展之盛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其中特具当地风味的有:羊肉泡馍、葫芦头、腊汁肉、黄桂柿子饼、蜂蜜粽子、千层油酥饼、黄桂稠酒、搅团、臊子面等,名目繁多之极,不胜枚举。

  "吃"在陕西有一替代词是"die"(发音同"叠")"。"die"这个词从陕西人嘴里说出来特有力度,特别"生猛",特具"吃感"。要说去"die"一顿,就意味着扎扎实实猛吃一次;吃完后要是说"美得很",就意味着吃得无比快意、舒服。

  陕西美食以羊肉泡馍最为精典——它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面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功能。羊肉泡馍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与肉分烹的"馍"酥脆甘香,入汤不散。用餐之前,须把"馍"掰成碎块。馍讲究掰得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入五味。一般来讲,要把一块馍掰成黄豆大小的碎块需要四十分钟左右,而这四十分钟也成了谈话说事的最佳时候。馍掰完了,事也谈完了,然后将碎馍交由烹饪师烹调。食用之后口感舒适,回味悠长,肯定会让你捧腹大吼一声"美得很"。

  来过西安的人,对西安的小吃也一定不会忘记,特别是在夜市,白天大马路上光光堂堂,什么也没有,一到晚上,就会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摊,将个宽阔的马路塞得密密麻麻。盏盏小灯,汇成灯的海洋。夜市中以浆水鱼、麻什子、面条、饺子、荞面等小吃为主。夜市由于便宜实惠,又带有极浓的地方风味特点,因而不管是对外地客人还是对西安市民,都具有极强的主诱惑力,就连出双入对的恋人们,都把吃夜市当成他们恋爱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除了西安之外,几乎所有的城镇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为具显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其实早在城市夜没有出现之前,陕西的乡村夜市便已红红火火有了千百年的历史,只是方式不同罢了。目前在乡村里仍然沿用着这种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过节的日子和筹办丧事时的戏台下面,白天下地干活的婆娘汉子们,摇身一变便成为小吃摊的主人,不过品种无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类的东西,尽管品种又少又简单,也已经是很新鲜的了。

  怎么样?有空去陕西看看吧,顺便尝尝那令人垂涎的陕西小吃。正当你津津有味地吃着古香古色的小吃时,耳边偶尔也许会流淌过几句让人感觉豪迈无比的"秦腔",我相信那种古朴的民风会为远道而来的你带来无比的惬意和舒畅。

  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陕西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陕西风味小吃和陕西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

  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都有凉皮,但却因做法、吃法、调料、用料上不完全相同形成四种风格。

  汉中米面皮

  汉中属陕南,盛产大米,用大米面做面皮是汉中人首先发明,历史悠久。所以汉中、城固等地的米面皮在陕西西安有很高的知名度,卖面皮的往往要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以招揽客人。因风味独特,吃的人很多。

  麻酱酿皮

  在陕西农村,也有用小麦面蒸凉皮的,农村人一般叫酿皮。酿皮的吃法和做法和米面皮无差异。但在西安回民中,酿皮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它除了放醋、盐、味素、辣椒油外,还要放芝麻酱,吃来又别有风味,所以在西安,人们又把回民的这种凉皮叫做麻酱凉皮。

  陕西小吃有哪些

  1.羊肉泡馍陕西小吃

  是独具西安方邦特色的著名小吃,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句。

  2.黄桂稠酒 西安稠酒

  是西安咸阳特有的古老名酒,酿造历史悠久。先秦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唐代时酿造工艺得到发展,稠酒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即为稠酒。稠酒因乳白黏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桂花后,即为黄桂稠酒。稠酒是选用糯米,蒸熟加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绵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脑提神、舒筋活血、健脾开胃等功效。稠酒类型分为三种:加入中药的苦型稠酒;勾兑时加入甜味的甜型稠酒;既无糖、又无药,原汁原味的单料稠酒。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此酒状如玉液,绵甜醇香,回味悠长,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此处所说的"斗酒"即是指稠酒,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出土的唐墓壁画亦可为证: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图,图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所描绘的景象。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3。荞面饸饹

  西安城墙内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地方名叫教场门,顾名思义,大概是当年八旗兵、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门"没有看到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场门"三个字出现在西安人的口中,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饸饹"。

  因多用荞麦面制成,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据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是元人王桢着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河漏"、"饸饹",两者在读音上无论按普通话还是陕西腔都很相近,也许后者是前者的转音吧。

  4。灌汤包子

  闻名全国的“贾三灌汤包子”是陕西省著名清真饮食技师贾三先生发扬民族传统饮食一技之长,研究、吸收南北各地穆斯林风味小吃的优点后创制。逐步形成古城西安一清真名小吃。“贾三包子”独具风味,工艺考究,用料精细,“皮薄如纸,陷嫩含汤,调料香浓”,人称“三绝”,被誉为古城第一笼。选用白面粉制皮,秦川黄牛肉为陷,将牛骨髓原汤打入陷内,以小笼强火蒸出。不仅口感好,味道佳,而且含钙量高,长期食用能壮骨生精,滋补强身,极具营养价值。

  贾三包子以它佳美的品质,精湛的技艺赢得各界人士贾三是西安城的名人。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5.肉夹馍

  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之赞誉。近年来,在制作工艺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浓郁喷香,深受食者欢迎。多次被评为省市名优小吃。1989年又以其风味独特博得赞誉,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用刚出炉的白吉馍夹着吃,则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6.陕西凉皮 

  凉皮又称“酿皮子”,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其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凉爽可口,放入煮熟的芹菜和黄豆牙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宜于夏天食用。如今是关中西府的重要名吃。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

  麻酱凉皮: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

  7.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包好放到花生油锅里炸,等面上一起泡,就捞出来,吃起来味道酥甜可口。面粉烫熟,加入辅料,入油锅炸制而成。色泽乳白,绵软甜香,糕面蓬松起泡,入口即消。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

  主要原料:水烫面、黄桂、白糖、桃仁、玫瑰、大油。

  简要介绍: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其主要特征为色泽乳白、表皮膨松,犹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可谓巧夺天工,深受人们的青睐。 

  8.陕西岐山面

  岐山面继承三千年西岐故里遗风,并运用现代科技进行了工艺创新,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不喝汤,回味长"的15字特色,以极富营养价值的天然植物的五端(根,茎,叶,花,藻)和五色(红,黄,白,绿,黑)再配以数十种名贵调料烹制而成,营养成分平衡,营养价值极高,实属价格低廉的大众营养快餐。

  陕西的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经很驰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用精白面粉、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种调味品制成。其基本制作工艺是:面条要用手擀成,并达到面薄条细、筋韧光滑、软硬适度的标准。做臊子是先将猪肉切成薄片,入热油锅烹炒,同时加入生姜、食盐、调料面、辣面和陈醋炒透即成。把豆腐、黄花菜、木耳炒好为底菜,鸡蛋摊成蛋皮,切成棱形小片,加切小的蒜苗做漂菜。吃时先将面条煮熟捞入碗内,打入底菜,再浇汤,放臊子和漂菜。

  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的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

  陕西饮食文化概括

  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横联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烹饪历史悠久,饮食风尚特色突出。比如,关中石子馍就葆有先民的石烹遗风;史载“黄帝作釜甑”,“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据考岐山臊子面的就始于西周“余”之礼;《礼记》记载“礼之初,始诸饮食”。陕西烹饪文化之源远流长,、影响之深广,由此可见一斑。

  陕西饭菜,很多都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的遗风。特别是小吃,美不胜收,借着历史古都的优势,使陕西的小吃博采全国各地小吃之精华,兼收各民族珍馐之风味,汇集内外名饮名食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花色奇异、民族特色浓厚、地方风味各异、古色古香古韵而著称。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饮食产业随经济飞跃而蓬勃发展,烹饪技术随科技腾飞而有了长足进步,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传统菜、创新菜。以菜、点组宴,创制出不同、不同风格、新意迭出的宴席,如仿唐宴、饺子宴、宫廷宴、蝎子宴、泡馍宴、长安八景宴、陕西风味小吃宴等等。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享誉神州,传之海内外。  

  去年出版的我省烹饪百科全书---《陕西烹饪大典》,勾勒出了我省饮食文化发展的概貌,列举我省名吃、名点、名宴。据统计,录入大典的陕西风味小吃就有549种。其中,1997年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鉴定认定会上,评出陕西19种小吃为“中华名小吃”;今年9月全国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评选活动中,陕西又有60种荣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至此,我省已有“中华名小吃”79种,名列全国前茅。1999年以来,以“陕西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已有142种陕西地方风味小吃通过了认定,被命名为“陕西名小吃”。这里,我们带您走进陕西风味小吃殿堂,您可尽情品尝欣赏这色、香、味、形、营养、卫生俱佳的“中华名小吃”、“陕西名小吃”,既饱口福,又饱眼福。品味陕西名小吃,就是品味陕西古老的文化。 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本命年的崇红文化
  ☑ 怎样起名才能让孩子名字蕴含古典文化
  ☑ 男孩起啥名字好 个性有文化名字大放送
  ☑ 陕西咸阳大年三十必备菜“蒸碗”
  ☑ 属猪女宝宝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名字
  ☑ 春节文化概念的意义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