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要点

时间:2016-12-22 10:50:4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艾灸养生在如今的生活中运用颇为广泛,而艾灸养生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很多人都会特意去一些中医养生馆进行艾灸养生,但艾灸养生却有很多事项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那么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要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要点

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要点

  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穴位要点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 ,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关于常用的艾灸中医养生要点有哪些

  青少年时期常灸肺俞、风门二穴

  我们在幼儿,少少,还有青年这一时期成长,都会有这样的过程,在这个时候,是最活动最好动的时候,时常在这个户外,会感觉到寒风的侵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疾病,总感觉感冒发烧之类的是常有的事。而且,你们刚刚从学校里面来,并不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也不在家长身边,自己的自理能力不强,也不会注意服装的增减,如果突然间的遇到了天气的变化,就会很容易出现伤风感冒的情况,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灸肺俞穴、风门,这样一来,它就可以补肺卫之气,驱赶着风寒之气,从而治疗着疾病。肺俞、风门二穴位都是在你的背上面,它有很强的补肺卫之气作用,对预防感冒有很好的作用。

  壮年时期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

  中医养生专家指出,到了这个时代,因为自己的社交也越来越多了,时常和朋友们一起聚会,吃大餐什么的是常有的是,会有开怀畅饮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自己的胃。或者说,你因为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时间按时的吃饭,有的时候也会暴饮暴食,总之,生活是极度不规律的情况,这时候,也会出现脘腹胀痛,腹泻等情况。所以,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它也是一种补充中气的作用,恢复你肠胃功能的正常。(风水www.azg168.cn)

  

  讲解常用的艾灸中医穴位养生要点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本法为主,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

  4、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操作: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

  5、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如上图)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灸法: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钟或据情况而定。

  6、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30min。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7、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灸法:1)着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疤痕灸为宜;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8、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9、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腧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着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1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疾病。

  操作:灸法:着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跖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

  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12、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常识一起了解
  ☑ 中医养生 用中药泡脚有哪些好处
  ☑ 白露艾灸养生保健和禁忌
  ☑ 处暑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 小暑节气中医养生之道
  ☑ 谷雨节气中医养生